N海都记者 陈小芳 李伟强/文 马俊杰/图
海都讯 古语说“玉不琢不成器”,任何一块好的玉石,经过人工雕琢后才会产生新的价值和魅力。莆田玉雕技艺利用“散点透视”原理,根据玉石天然的料型、纹理、色彩变化,经过原始玉石的选取、打制、琢、磨,直至精雕细刻出融合地方人文特色,寓意吉祥美好的玉器。在工艺上以细腻、求新、求变为特点,融入莆田木雕造型技法,从而开创出独具一格的玉雕技艺。目前,莆田玉雕工艺成功入选莆田市第五批非遗目录。
昨日,记者走进莆田闽翠缘玉雕有限公司,为大家揭秘璞玉成器的神奇过程。
清代是玉雕创作繁荣时期
莆田玉雕技艺,可追溯到宋朝。据明清《兴化府志》和《莆阳文献》记载,宋朝兴化文人就喜好刻用玉印、玉佩。至清乾隆初年,莆田玉雕先人方世忠借鉴“精微透雕”的莆田雕刻手法和技巧,因材施艺,根据料型、纹理、色彩变化制作《草龙纹铊尾玉带板座屏》等作品。
明末清初,传人郑祖荣又以精致细腻、古朴典雅、层次重叠的雕刻风格而成就莆田玉雕珍品《福》,至清光绪年间,他的儿子郑清玉通过不断摸索,完善“通花”“镂空”等技法。此时,莆田玉雕进入创作的繁荣时期。
20世纪初,战争使莆田玉雕创作跌入低谷。上世纪50年代起,从事牙雕的徐锦明改行,师从郑清玉,在家乡开办了玉雕作坊,随后把技艺传授给了上世纪80年代学习“海派”玉雕和翡翠玉创作归乡的孙子徐建辉,使莆田玉雕技艺得以留存。徐建辉掌握了莆田玉雕的传统技艺,并融会贯通,形成独具一格的玉雕工艺。
玉雕的每道工序都是在创作
“一刀富,二刀穷”,这句行话适用在玉石的开料切割。徐建辉说,选购玉石需要多年经验,还要拼运气,在切开取料的时候多一丝一毫的切割都可能让昂贵的原材料作废。切割后的玉石要进行初步的磨型,然后是图案的设计。
图案设计分为粗绘和细绘两道工序。粗绘是把基本造型的图样直接绘在玉石上,细绘则是描绘局部细节的部分。徐建辉说,这道工序非常重要,设计师要熟知所有步骤,保证所绘图案适用于后期的雕刻,“设计师除了要有美术功底,还要熟知传统文化,熟练掌握雕刻线条的夸张和伸缩。”
绘好图案后,按照设计要求粗雕成型。这时候,雕工们会用到上百种钻刻刀,根据线条的粗细变化不断更换工具。接着再进行修光和抛光,一件精美的玉器便完成了。徐建辉向记者介绍,绘好图案之后,每道工序都可以说是在创作。“玉石的色泽、纹理会在雕刻过程中不断变幻,因此图案要不断修改。”
刚毕业的雕工 月薪近两万元
采访中,徐建辉多次提及玉雕人才的重要性。他说,如今能工巧匠日趋紧缺,有艺术天赋且能够潜心学艺的年轻人,都会被他视为珍宝,为此,四处寻找人才也是徐建辉的重点工作之一。“能留下来的本来就不多,有天赋又有艺术追求的就更少了。”徐建辉透露,前不久,他给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开出近两万元的月薪,看中的就是学生的艺术天赋和坚持。
记者了解到,在人才培育、挖掘方面,徐建辉已摸索出一个方法,那就是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早在2008年,徐建辉就与莆田海峡职业学校合作,在该校设立传承传播活动场所,致力于玉雕人才的全面培养。
今年,又与海南省技师学院联手;目前,台湾院校也有合作意向……徐建辉表示,有人才就会有传承,莆田玉雕被列入非遗项目后,将为该工艺的传承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