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9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制餐黑店 到底在为谁代工
﹃我不是局长﹄
□追评1+1
上不了“琅琊榜”别急着和老板顶嘴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11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制餐黑店 到底在为谁代工

背景:一制餐窝点藏身民房,卫生状况触目惊心,而就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制作的食物,竟通过网络接单,送到不少上班族的手中。新闻见报后,引起不少市民的担忧。福州市市场监管局启动全市清查,邀市民举报制餐黑店线索。(详见本报昨日A02版)

N渔人

上周大概有不少福州白领哭晕在厕所。本来手机叫个外卖、领领补贴,又便捷又实惠。没想到吃到嘴里的,很有可能出自脏乱差、环境令人作呕的黑作坊。

其实,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大伙也都见怪不怪了。只是没想到,这回披着O2O的外衣,卷土重来。最让人猝不及防的是,由于是线上订餐,食客们熟悉的实体店,很可能也因为订单量暴增,转而由这些黑作坊代工。苦逼的上班族们算是被上了一课——点餐方式高大上,可不代表餐馆就高大上;看似公开透明的互动点评,可拯救不了你的“舌尖”;而你以前常光顾的餐馆,很可能被搬上网后就“悄悄变了样”。

事到如此,大伙最想知道的是,这上万份“黑外卖”究竟流向了哪些餐馆?新闻目前也只曝光了两三家,但按供应量估计,真相应该绝不止于此。有关部门查到这些黑店还远远不够,而是应该乘胜追击、追根溯源,曝光一批餐馆黑名单,告诉大家这些制餐黑点到底在为谁代工。其次,根据新实施的食品安全法,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并审查。因此对于失责的网络外卖平台,也应给予必要的处罚,助其严格把关,禁止黑商家的加盟。

当然,作为一枚“叫餐汪”,咱能做到的,也只能是擦亮眼睛,别轻信那些华丽丽的网络图片和广告语。

互联网不是黑餐馆的“隐形衣”

“互联网+”拉近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不过,也给“黑餐店”穿上了“隐身衣”,为不法经营者带来了便利。不法经营者不办任何手续,没有任何质量保证,只要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就能把“问题外卖”销售到消费者手上。

立法从源头规定,第三方平台与餐店合作必须对之进行相关资质审查,包括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以便监管部门“按图索骥”。这实质上是把行政权力授予第三方平台,需要立法授权,还要建立权责利关系,比如承担审查不力及连带赔偿责任,有效约束第三方平台,防止和避免其弄虚作假,与“黑餐店”沆瀣一气,侵害公共利益和消费者的利益。(王捷)

网络平台应自我净化

网络制餐黑店,无牌无照无资质经营,比正规企业有着更大的成本优势,更容易获得市场份额。长此以往,一旦这些“劣币”驱逐了“良币”,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福州市开启拉网式清查,鼓励市民举报网络黑店,严厉打击“劣币”,用行政手段呵护“良币”,最终保护的不仅是网络点餐的市场秩序,还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然,除了加强市场监管外,还需要网络平台加强企业资质审核,建立自我净化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网络点餐服务的发展。  (赵连卿)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