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5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信息多跑路 让老百姓少跑腿
恒大失信冠军褪色
“史上最严”整治怎没管住闹市扬尘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5年1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史上最严”整治怎没管住闹市扬尘

背景:位于福州五四路的天福大酒店,二楼夜总会装修时,工人直接把一斗车一斗车的建筑垃圾从楼上往下倒,现场尘土飞扬,周边居民苦不堪言。海都记者调查发现,除高空抛垃圾,该工地的降尘设备也形同虚设。(本报昨日A01版)

城管、市容加入联动

今年6月,福州启动了“史上最严”的扬尘整治行动,明确了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治理工作标准。但标准再严、处罚再严,如果仅停留在纸面上,只能是一句空话,治理扬尘更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

闹市区的建筑垃圾从天而降,没有防护网,也没有采取喷淋降尘措施,这显然与扬尘整治要求格格不入。如果说施工方这么做,是因为不清楚相关规定,那么为什么现场还有“做样子”的喷淋设施呢?施工方这么做,只能说在以身试法,公然挑战扬尘治理行动。

扬尘整治,决不能有任何弹性和讨价还价的余地,相关部门,比如城管、市容等部门,应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及时通报责任部门,形成扬尘治理的合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还要畅通市民举报渠道,别等到垃圾从天而降七八天了,有关部门还蒙在鼓里。(连卿)

治理扬尘污染应常态化

很难想象,在福州启动了“史上最严”的扬尘整治行动中,还有企业敢如此张扬,不仅公开制造了大量扬尘污染,还弄虚作假,用来降尘的设备也只是做做样子。

实际上,对扬尘污染,福州有关部门的查处一直没有停止过。据了解,今年5月份福州市建委就对13家出现扬尘问题的施工企业,进行了通报批评;7月份,又对5家施工扬尘污染企业给予了2万元的处罚。可就是在如此严查重罚之下,还有企业胆敢顶风作案,个中原因究竟何在?窃以为,关键在于这种严查没有常态化,这就给了一些不法企业以可乘之机。

(孟木二梓)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