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4版:城事/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太平陂 养在深闺人不识
南门路胜利街段 试行禁左
城厢第三实小明年开建
空气质量比拼城厢区夺冠
莆田农大共建智库 助推经济发展
仙游投资约5亿首建生态观光园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1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平陂 养在深闺人不识
建于宋朝,因藏在深山中,少有人知道其位置;22.5公里的干渠至今还浇灌2万多亩的农田
太平陂为浆砌溪卵石滚水坝,周围景色秀美

N海都记者 陈晋/文 马俊杰/图

海都讯 它没有木兰陂那般气势恢宏,没有泗华陂那般热闹非凡,也没有南安陂引以为傲的陂长,它静谧躺在深山丛林之中近千年,浇灌农田2万余亩。作为四大古陂之一的太平陂,因修筑在深山大谷中,鲜有人知道它的位置。

昨日,记者沿着萩芦至白沙新修建的公路,一睹太平陂的容貌。由于正值枯水期,太平陂陂坝以下,水落石出,奇石裸露,别具一番景色。

恰逢枯水期尽显古陂全貌

从萩芦镇往白沙镇新修建的道路行车,抵达萩芦镇崇福村莲花石时,路边的一个石碑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石碑上写着“崇福村陂头”字样。询问了路边的村民,才得知太平陂就位于石碑的下方。

顺着蜿蜒的山路下去,记者找到了位于萩芦溪上的太平陂。由于正值枯水期,太平陂将萩芦溪上游一侧的溪水拦下,在陂身右侧,多余的溪水则会顺着干渠流入下游。据崇福村的村民刘先生说,因近期天气晴朗无雨,太平陂的水并不多,陂身下方就会裸露出大溪石,但逢雨季,萩芦溪涨水,多余的水则从陂坝上溢出。

干渠不断修缮 灌溉范围还扩大

据悉,太平陂是在宋朝修建而成。该工程最难处,则是在陂身右侧,沿着山间开凿了一条22.5公里长的干渠,且全部是用石头铺成。“涨水时,水流会先经这条干渠流向林外、枫岭、下刘、松坂等乡村的农田内。”市水利局工管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太平陂建成后,历代至今都有修建,使水利工程不断完善,除了灌溉萩芦镇和梧塘镇外,现在已扩大到了西天尾镇、江口镇等30多个行政村,灌溉农田的面积增加到了2.3万亩。

如今,太平陂依然发挥着拦水、蓄水、浇灌的功能。在梧塘镇的太和庙,枫岭村的世惠祠内,供奉着过去修建太平陂造福于民的人士,包括宋朝知军刘谔、唐太守何玉、蔡襄、曾用虎。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