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天下/财经
3上一版  下一版4
 
针对多套房高端房 很多人无需缴
我国外汇储备再度缩水 11月减少872亿美元
这些“理财”都是骗术
22储户1.5亿元山东“蒸发”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些“理财”都是骗术

N新华

防止被骗,出手一定要谨慎,骗子会揣测人的心理,骗术也在翻新,记者梳理了近年来社会上比较“流行”的骗术。

银行“飞单”

银行人员私卖理财产品,客户767万泡汤

案例:今年7月,广发银行被媒体曝出“飞单”案件,客户刘女士在该行北京某支行员工推荐下购买了一款年收益达11%的私募基金产品,一年兑付期到后却没收到承诺的本金与利息。此案中,与刘女士一样遭遇的客户有5人,共767万元未兑付。银行人员私自销售非银行自主发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产品不能按期兑付的“飞单”事件在多地发生。

提醒:金融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要看清合同条款是否有银行参与、是否有银行印章,明确产品是否保本、资金投向、收益、期限等,不要轻信高收益。

“原始股”

假股票在河南骗了上千人2亿多元

案例:近期,上海优索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原法人代表段国帅被批捕,其炮制的假股票在河南骗取上千名群众的2亿多元资金。

提醒:投资者只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及承担新三板交易结算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可以买卖股票,网络推销交易的所谓“原始股”不受法律保护。

存单变保单

10万存5年,取钱时才知道是保单

案例:今年5月,急等用钱的常女士要取一笔5年前

“存”的10万元钱,但她万万没想到,这笔“存款”却是一份保单。回想当初,她说银行里的人推荐的是一份比银行定期收益高的理财产品,并未告知她是一份保险合同,期限竟然也由自己要求的5年变成了10年。

提醒:在银行推销产品的人不一定是银行的工作人员,产品也不一定是银行的产品。保险产品与银行理财差异较大,投资之前应充分了解期限、保险责任、退保费用等事项。

互联网上的金融传销

“月息30%”骗你拉亲戚朋友入伙

案例:“1万元一年变23万元”“开户即送50美元”“月息30%”……近期一家名为“MMM互助金融社区”的“理财”网站,以超高的回报吸引了诸多投资者加入。

提醒:这种带有传销和庞氏骗局特征的平台不对接任何产业、不产生任何现金流,仅靠拉亲戚朋友入伙、将“下线”的钱回报给“上线”,一旦资金链断裂,投资者将面临严重损失。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