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1版:城事/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鼓山摩崖石刻 有些别具特色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12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鼓山摩崖石刻 有些别具特色
鼓山六七百方石刻中,哪个字最大,哪块最古老,哪些最具规模,海都记者一一为您揭晓

N海都记者 李拯/文 包华/图

海都讯 福州鼓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抒情感怀的圣地,他们在崖壁石墙上,留下数百方摩崖石刻。海都“榕城十八景”年度评选,近日推出候选景点鼓山摩崖石刻(详见12月4日A46版)。有读者很好奇,拨打95060询问,鼓山摩崖石刻有六七百方,平时如何修缮保护,又有哪些比较有看点呢?

出台专门规划 保护摩崖石刻

鼓山景区管委会专家告诉记者,鼓山摩崖石刻长期日晒雨淋,的确会有损坏,为此福州市在2013年出台专门保护规划。

“当时统计,近20%的石刻重度残损。”专家说,石刻一直暴露在野外,存在裂隙、渗水现象,表面风化较为严重。工作人员除了清刷表面尘土、苔藓外,还用纸浆分三次敷涂,去除石刻内可溶性盐,并涂刷憎水剂,隔绝水介质,保护石刻本体。

据介绍,目前对摩崖石刻的保护主要是刷漆描红,但油漆本身对石头有腐蚀,漆刷得太频繁,反而是种破坏。“其实,只要石刻没有受到人为破坏,在自然环境下存放,就是最好的保护。”专家说。

《规划》还提出,要在岩石顶部设排水系统,避免雨水直接冲刷岩体。同时,专家们也在不断给石刻采集拓片。

字体最大:晦翁榜书“寿”

楷书,字高4.15米,宽3.05米,我省最大摩崖石刻之一

鼓山灵源洞前的蹴鳌桥下,靠西山壁上藏着一个巨大的“寿”字。鼓山景区管委会旅游文化处蒋松告诉记者,把“寿”刻在这里,是取“藏寿”的谐音——“长寿”。福州有著名的福、寿、康、宁四字石刻,其中“福”在乌山,“康”在长乐,“宁”在福清,而“寿”字就在鼓山。

这个“寿”是朱熹的手笔,晦翁是他的自号。朱熹在鼓山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石刻,当中还有一段高山流水的佳话。

朱熹多次到福州讲学,与知州赵汝愚结为师友。一次,朱熹到福州拜会赵汝愚,不想友人已至四川。于是,朱熹来到赵汝愚建的鼓山水云亭,留下题刻。3年后,赵汝愚再入闽,看见题刻深为感慨,作诗一首留下诗刻。后来,朱熹再临鼓山,也被赵汝愚诗作感动,于绝顶峰石崖上镌刻“天风海涛”。

最费解:温演明榜书

“我无人相”,难道是作者自嘲长得没有人样?

鼓山摩崖石刻中,不少内容深奥,更衣亭东侧的一处石刻,被不少市民认为是最难理解的。石刻只有四字——我无人相,落款为温演明(清代同治年间)。

记者探访时,两名老者正站在石刻前,讨论其中含义。一名老者认为,这四个字应该是佛家术语。“《金刚经》里有‘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句话。”老者说,“我无人相”想表达的应该是一种无我的态度。

专家表示,《金刚经》有云,菩萨如果能看到我相、人相、众坐相、寿者相这四相,那就不是菩萨,“这四个字,指的是菩萨境界。”

最难认:一笔书

“虎”字一笔写成,被用于镇虎,一般人很难认出

“就算是草书,我也能猜出三分意思,但‘一笔书’却实在难认。”蒋松介绍,鼓山有三处“一笔书”,清书法家秦箎(chí)所书的“虎”字,传说最神奇。

“古时,鼓山上常有恶虎出没。”蒋松说,老百姓上山找到虎穴,用砖石封住,并请来秦箎写“虎”字,刻在虎穴的巨石上。没想到,秦箎的字太活灵活现,不仅没有镇住老虎,反而成了“虎精”。幸好,一名法师路过此地,在“虎”字旁刻上“南无增福寿佛”,镇压住了虎精。从此,鼓山再无恶虎。

年代最久:邵去华等人提名

楷书,刻于1046年,距今969年,是鼓山已发现石刻中最古老的

这方北宋时期的石刻,隐藏在灵源洞众多石刻中,内容很简单,“邵去华,苏才翁,郭世济,蔡君谟,庆历丙戌孟秋八日游灵源洞”,是古代版的“到此一游”。

虽然内容通俗,但这四个人来头都不小。邵去华,当时任福建水陆计度转运使,苏才翁、郭世济则分别是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同提刑,是主管军队后勤和地方司法、刑狱、监察的重要官员。而蔡君谟的名头最大,他就是蔡襄,时任福州知州,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蔡襄另有一处“忘归石”石刻,笔力遒劲,是难得的书法艺术珍品。

体量最大:佛名榜书

楷书,有两处,摩崖分别高8米宽10米、高4.4米宽7米,共刻88个佛名

罗汉台上方,一块巨石被“劈”成两半。右侧一半,高处刻着苍劲的“佛窟”二字。佛窟后方,有秘道通往有清泉,有清泉终年不涸不溢,洁净不染。

左侧石壁上,则刻着55个佛名,连同罗汉台下断壁上的33个佛名,共有88个佛名。蒋松介绍,它们均出自清代鼓山涌泉寺住持道霈的手笔,因字数多、面积大,成了鼓山体量最大的摩崖石刻。“我们在向游客介绍时,会打趣地将它称为菩萨们的‘签到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