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中国文明网 光明网
他出生于猴王世家,自幼学艺,是戏曲艺术大师六龄童的幼子,章氏猴戏第四代传人,因为在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扮演孙悟空被亿万观众熟知;他致力于传播传统猴戏艺术,在国内演讲800余场;他作为中华文化传播使者,将优秀传统文化带到世界各地。本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名家讲故事》栏目对话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
接过猴文化传承的 “金箍棒”
中国的猴戏艺术源远流长、百花齐放,各个剧种都有优秀的艺术大师。光京剧就分南北两派,北派猴王有杨小楼先生、李少春先生、李万春先生,而南派猴王,则有盖叫天先生及他的几个孩子、郑法祥先生和我的父亲六龄童。
我小时候,父亲每次登台演孙悟空,我们十几个兄弟姐妹就会被画上猴脸演小猴子,父亲一边演出,一边观察,看哪个孩子更有潜质,能挑起未来的大梁。二哥章金星在我们这些兄弟姐妹里是最出色的,他三岁学艺,八岁就和父亲出演了绍剧《大闹天宫》。当时周恩来总理还在舞台上接见了他,并给二哥赠名“小六龄童”。二哥十二岁时还参与拍摄了绍剧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可以说很早就成名了。但很遗憾,二哥1966年患白血病不幸去世。他临终前留下遗言,希望我这个小弟弟能替他把家族事业继承下去。于是,我责无旁贷地从他手中接过了“金箍棒”,延续哥哥的艺术生命,走他没有走完的“西天取经之路”。
1982年,中央电视台要拍摄电视剧《西游记》,父亲将我举荐给了杨洁导演,出演孙悟空。刚开始我也不知该如何演,因为在孙悟空角色塑造上,我既想保留中国传统艺术中对孙悟空的诠释,又想塑造一个接地气、生活化的齐天大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想了很多办法。我把当时能够接触到的各种版本猴戏,甚至包括卡通片、皮影戏、木偶剧等都研究了一遍,最后创造出了大家看到的这个美猴王形象。
打动人心的作品首先要“走心”
上世纪80年代,电脑特效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是包括导演、编剧、演员在内的所有主创信念都很坚定,不拍出一部好剧不罢休。86版《西游记》拍了六年,所有特技动作都是靠演员独立完成。为什么不用替身演员?一方面,孙悟空的“飞”,不仅是一个飞的动作,里面还要有表演。因为不像一般的武侠剧,演员远远地飞出去就可以,孙悟空要先有造型再起飞。比如,看到前面有棵大桃树,孙悟空得演出高兴的劲儿,再回头看看唐僧说:“师父,俺老孙前去看看,”接着才能飞走。替身演员毕竟不是专业学猴戏的,演出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所以必须自己去完成。另一方面,有的戏确实有危险。当时我23岁,替身演员也就20来岁,没办法让别人替你去冒险。像拍“大战红孩儿”那集,要拍孙悟空被火烧的镜头,我在里面穿了一件石棉的衣服,外面套上孙悟空的戏服,做了简单的隔热保护就准备开始。开拍前,杨洁导演说,过程中你坚持不了就赶紧说,或者觉得危险我们也可以不拍这个镜头。但为了效果,我还是坚持上了。那场没有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的戏份,他们仨人就在旁边拿着棉被、铁铲和水桶,准备随时灭火。导演一喊开始,火烧了起来,我瞬间感觉到了烈火攻心,烟慢慢浓起来,我觉得快要窒息,风一吹,火苗一下子就把脸上猴毛、睫毛烧着了,孙悟空的脸都烧变形了。而整个过程,我却得表现出孙悟空从满不在乎、觉得自己不会被烧,到最后真不舒服的整个过程。整场戏我咬着牙演完,导演一喊停,我立马滚倒在地,师父师弟们还有工作人员赶忙帮我扑火。当时我已经被呛到窒息,有点失去知觉,随组的医生给我吸了氧气,才慢慢苏醒,当时真体会到了人被烧死前的感觉。现在想想,那会儿我们都是这么拼的。
当时整个《西游记》剧组不为名不为利,全心全意地投入,就是想打造出属于我们中国人的经典《西游记》。只有心里装着观众,用诚心创作出的艺术形象,才能打动观众。
艺术作品 不能只要市场而没有“底线”
有人说市场决定一切,但对于文化艺术来说,却不是这样的。以前有电影投资方说,一部电影就是二三十天的经济效益,之后成了“文化垃圾”也无所谓。我觉得,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过,我们现在的文艺作品,有高原,但缺少高峰。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结合,首先要重视社会效益,第二才是经济效益。这些话对我们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艺术作品不能只看到市场,票房、收视率不是唯一的标准,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基于传统文化的创作,可以创新,但不能为了迎合市场而恶搞,甚至亵渎。在有的影片里,孙悟空跟白骨精谈起了恋爱,小朋友问我:“美猴王叔叔,孙悟空在取经路上有几个女妖朋友?”每当听到这样的问题,我的心在流血。
我曾说过一句比较重的话: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是可怕的,有了文化不去弘扬是可悲的,践踏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可耻的,我们没有戏说和糟蹋名著的权利!
要将“美猴王”精神传播到海内外
去年10月,我参加了文艺工作座谈会。会议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和大家一一握手,到我这里,总书记非常关心地问:“你最近在拍什么戏?”我说:“还在拍《西游记》。”当他得知我这次是与好莱坞合作,拍摄两部《西游记》电影时,他说:“拍两部少了,《西游记》是世界名著,可以拍很多部,要通过这样一个雅俗共赏的题材,让中华文化立足中国、走向世界。”总书记的话一直鼓励着我,我几天晚上睡不着觉,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
这些年,我也一直致力于在国内外传播猴文化、戏文化。我除了写一些表演艺术的书以外,还写了一些西游记的读物,有给学龄前儿童阅读的《听孙悟空说西游》,给成年人阅读的《六小龄童品西游》。同时,我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去给学生面对面讲演,主要传播西游文化、猴文化,截至目前,已经做了800多场演讲,希望到明年猴年可以达到1000场。我把演讲也做到了海外,希望孙悟空能成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使者。最近,我看到《人民日报》一篇文章,提到了电视剧《西游记》在越南的影响力。今年5月,越南国家领导人阮富仲曾在我的《六小龄童品西游》越文版书上签名、题字。
如果说我前半生是在传承中国猴戏艺术,那么后半生我则是要弘扬美猴王精神。
人物简介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中国西游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多个国家的文化友好使者,曾获加拿大“杰出华人艺术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