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燕燕/文 肖春道/图
关注理由 这几天福州骤冷,市民陈女士睡觉时把一片“暖宝宝”贴在背上,隔着单薄的秋衣。早上醒来她惊讶地发现,左手腕被烫出三个水泡。原来,她睡着后,“暖宝宝”被蹭掉了,滑落到手腕处,她被烫伤了。
“暖宝宝”是一种一次性粘贴型暖身贴,入冬后,不少网友在朋友圈里晒起了各种暖身贴的温暖,但也不时有网友讲述被暖身贴烫伤的经历。暖身贴的威力到底有多强?8日,海都记者就此做了实验,发现即使隔着一层薄衣服,暖身贴的热度还是不断飙升,6小时后竟把鸡蛋焐熟了。
实验1 焐鸡蛋 1小时破体温计刻度
取3个生鸡蛋,1号蛋直接用两片暖身贴包裹,并插入体温计。2号蛋先用袖套裹住,再用暖身贴包裹,并插入体温计。3号蛋用袖套裹住,再用暖身贴包裹,最后套上手套。鸡蛋模拟人体皮肤,袖套模拟薄衣服,手套模拟冬天的外套。
一个多小时后,紧贴着鸡蛋的3根普通体温计都超过了最高温——42℃。记者赶紧拔出体温计,却发现3号蛋旁的体温计已断成两截,而3个鸡蛋的温度还在慢慢上升。约6小时后,暖身贴已滚烫。逐一剥开鸡蛋,都冒着热气,1号、3号蛋已熟透,2号蛋温度略低,剥开蛋黄,也是熟的。
实验2 贴单衣 100分钟后50℃
冬天不少女士喜欢把暖身贴贴在单薄的丝袜、内衣上。为此,记者用一条手帕裹住温度计,再贴上暖身贴,模拟单薄的着装。18分钟后,亲密接触暖身贴的温度计达30℃,48分钟达40℃,57分钟达42℃,100分钟后,温度突破普通温度计最高刻度50℃,只得放弃实验。
实验3 塞棉被 130分钟后83.8℃
一些人可能贴着暖身贴睡。记者找来两床薄被,先用手帕裹住暖宝宝,再塞入薄被,模拟睡觉时穿着单薄的人使用暖宝宝。此时,用红外线体温计监测被子内的温度,13分钟后达40℃,38分钟60.3℃,73分钟70.9℃,130分钟83.8℃。
可见,将暖身贴放在被窝里,热量难以散发,温度上升很快,市民睡着后,很容易被烫伤。记者注意到,在暖身贴的包装袋上写着提醒,睡眠时请勿使用。
专家:热度不可控 使用要慎重
市场上,各类暖身贴很多,叫法各不相同,如“取暖包”、“暖足贴”或“热力贴”等,产品却大同小异,每片价格从1元到10元不等,大多号称“可持续发热12小时”。
包装说明显示,暖身贴的原材料是铁粉、水、活性炭、蛭石、盐。对此,福建教育学院教授、理科研修部副主任吴新建说,市民使用时,一旦揭开贴纸,空气就会透过原本被密闭的气孔,进入暖身贴,铁粉及其他原料接触空气中的氧,迅速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量,“反应完了,热量也没了,所以加了蛭石来保温。”
吴教授说,虽然鸡蛋和人体的皮肤不同,但实验中,热量的传递原理是相同的。此外,使用暖身贴时,人体皮肤上的水分也会不断蒸发,会加剧发热,这种热度是不可控的,市民使用不当,就可能被烫伤,因此应慎用,不要直接贴在皮肤上,更不要在睡觉时用。
医生:还可能低温烫伤 老人儿童更要小心
福州市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的医生说,每年寒冬,都有一些市民因不当使用取暖器被烫伤,尤其是婴幼儿、中老年人、糖尿病人。去年,一瘫痪的老人在睡觉时使用取暖袋,可能是下肢没有知觉,一觉醒来才发现小腿被严重烫伤,皮肤都发黑了,不得不做植皮手术。
他说,取暖袋和暖身贴一样,容易造成低温烫伤,这是一种渐进性损害。一般70℃热源持续接触皮肤1分钟后,可致表皮全层损害,44℃热源持续接触6小时,可引起皮肤基底细胞不可逆损伤。低温烫伤的温度一般在44~51℃,皮肤损伤程度与温度、接触时间成正相关。虽然大多数取暖物品温度通常保持在常人可忍受甚至感觉较舒适的范围内,但长时间接触仍可导致低温烫伤。
他建议,使用取暖设备时,应对其温度范围有所了解,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即使是对温度感受正常的人,也要特别注意,不要在同一位置长时间使用。糖尿病和血液循环障碍者、皮肤热敏感性低者、老年人和儿童,对温度不敏感,不适合长时间使用此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