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8版:城事/重点
3上一版
 
吴氏两始祖 谁先入莆至今是谜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2015年12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氏两始祖 谁先入莆至今是谜
莆田吴氏分吴兴和吴祭两个世系,分居北洋南洋,俗称北吴南吴,15万人口分布居全市第五位
吴公庙内的楹联赞颂吴兴治水功劳
后人为纪念吴兴建了吴公庙
吴氏代表楹联之一
后人建庙纪念吴兴

N海都记者 陈小芳 李伟强 文/图

海都讯 与其他姓氏不同的是,莆田吴氏有两位入莆始祖,至今还未有确切定论是谁先迁入莆田。两位始祖中,吴兴修筑陂建“北洋”的丰功伟绩,早已名载史册;吴祭繁衍了众多后裔,在世界各地有400多万子孙。

两位入莆始祖 或是堂兄弟关系

吴氏在莆田有吴兴和吴祭两个世系。吴兴居北洋,俗称北吴。吴祭居南洋,俗称南吴。吴兴(646年—709年)祖籍延陵郡(今江苏常州),后继承祖业经商,从江西豫章入闽经商。还有一种说法是,永昌元年(689年),吴兴为避“则天乱政”随父入闽,后来定居在莆田,居住在华岩山下洋西洋。他倾尽家资,兴修水利,带领百姓筑长堤,引水南流,时称“北洋水利工程”。而吴氏后人对于谁是入莆的始祖,目前还有颇多争议及未解之谜。

莆田市姓氏源流研究会吴氏委员会秘书长吴永坤介绍,根据史料和族谱的研究,吴祭可以说是吴氏入闽和入莆的始祖。吴祭为唐工部员外郎,是最早参与开发莆阳的先贤之一,居官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其在安史之乱时由河南光州固始举家迁入莆田,当时只有60多口人,定居在今天的黄石镇水南村。而吴兴,就是这60多人中的一个,和吴祭应该是类似堂兄弟的关系。

目前,吴祭一支在莆田发展有18个房系,其中不少外迁至福清、平潭、海南、浙江等地。吴兴也有许多房系,但和吴祭的房系有很多重叠。吴永坤说,吴氏在莆田现在有15万人口,在全市和全省均排在第五位,各个乡居都有吴氏后人,产生了多个门额题匾,包括延陵、渤海、攀桂。“而从分布的地域统计来看,基本上都在沿海地带。”吴永坤说,吴氏后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小脚趾甲上有一条裂痕,大家说这是祖先的印记。

“吴兴斩蛟龙”传说 留下不少地名

在莆田,吴兴是个大名人。其开创莆田北洋平原、筑建延寿陂怒斩蛟龙的故事,在莆田民间代代相传,可谓莆田水利界的先驱。后人为了纪念吴兴,在荔城区畅林村上林自然村修建吴公庙。据宋《莆阳此事》记载,吴公庙原为吴公祠,建于唐玄宗年间,吴公庙正殿主祀义勇普济侯吴兴。

“携族入闽莆阳方有吴宗祖,率民治水南国克成夏禹功。”该联位于吴公庙内,褒扬吴兴的治水功劳,莆田至今还流传着这个“吴兴斩蛟龙”的故事。

吴公庙内碑文记载,有一年,暴风雨袭击兴化大地,莆田多处山洪暴发,长堤崩溃多处,屡修屡坏。吴兴意识到这是水中蛟龙在兴风作浪,他身披铠甲,手持宝刀,毅然跃入陂下深潭,一举劈下了龙头!吴兴却因身负重伤,沉入溪底!

记者了解到,“吴兴斩蛟龙”的传说还为莆田留下许多地名。现今城郊乡畅林村有条“赤溪”,源于龙血染红了下游的溪水。吴兴殉难后三日,人们在八里之外的泥淖中发现了吴兴斩龙的大刀,就把那个地方叫做“吴刀”,即今天的西天尾镇吴江村。蛟龙头被斩后,随水漂流了十余里,搁浅在溪岸边,人们把该处称为“流头”。

始祖三让天下 孔子两度称赞

每个姓氏基本上都有堂号,比如周爱莲堂、赵半部堂等,吴姓则有延陵堂,也称作三让堂。“三让”两字与吴姓有渊源,其所代表的谦让精神更成为吴姓家族的标志。吴永坤说,三让的典故和吴氏始祖泰伯有关。

相传,周太王古公亶(dǎn)父想要把王位传让给一位神童,就是小儿子季历的儿子姬昌。其认为,要使周家天下兴盛,一定要传位给昌。但按照当时的氏族传统,王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为完成父亲的心愿便三次推让。第一次推让是泰伯、仲雍以父亲生病为由外出采药,两人一去不复返,季历才被立为了太子。第二次推让是古公亶父去世后,泰伯和仲雍回国奔丧,季历想将王位还给泰伯,泰伯坚决不受,又返回了荆蛮部落。最后一次推让是泰伯二人带着族人南迁。为了表示义无反顾,改从当地人文身断发,易服毁容,并向季历传话说,其文身断发已成刑余之人,再无资格当宗族社稷之主。

此事迹广为流传,孔子还两度赞赏:“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南吴后裔有总理 也有阿里山之神

吴祭文物保护中心秘书长吴瑞堂介绍,吴祭后裔遍布世界各地。吴氏名人辈出,古有唐代义勇侯吴兴、宋代状元吴叔告、明代国师吴大田、清代名将吴英、“阿里山之神”吴凤,近代有抗日烈士吴万桥、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等。

莆田吴姓与台湾关系密切。自从明清时期,莆田吴氏迁入台湾,现在吴姓人口已在台湾排行第7位。在宝岛台湾,吴祭后裔达到60余万人。吴祭第33代孙吴凤因舍生取义,被台湾人尊为“阿里山之神”,并建祠立庙世代供奉。当时,吴凤到台湾任职太守,发现当地有用童男童女祭祀的习俗。为了予以废除,吴凤告诉当地人,只要在第二天五更时杀死一名穿红肚兜的男子,便可完成祭祀。当地人果然在五更天找到并杀死了上述装扮的男子,后发现此人竟是吴凤。如今,台湾还保留有“吴凤祠”、“吴凤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