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5版:城事/重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试问江南谁第一 无人不道“涵江刘”
全省首个智慧物价平台投入运行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1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试问江南谁第一 无人不道“涵江刘”
莆田刘氏后人出了3位尚书、36位进士,宋哲宗曾写诗赞美
涵江区萩芦镇的太平陂,是一处古老的水利工程,为刘氏后人所建,至今仍发挥水利效益
涵江江口镇西刘村的刘公祠,保存着最早入莆时建的总祠风格

N海都记者 陈小芳 文/图

海都讯 莆田刘氏,是一个独特的姓氏,他们各居一方,有着各自独特的风俗。历史上,莆田刘氏出了3位尚书和36位进士。宋哲宗赵煦曾写诗称赞:试问江南谁第一,无人不道“涵江刘”。如今,刘氏近十万人口分布在莆田的一县四区,人数全市排名第八。

护送父亲灵柩回乡 孝子途经涵江定居成始祖

莆田市姓氏源流研究会刘氏委员会秘书长刘金莲告诉记者,刘姓入闽始于晋“永嘉之乱”,中原汉人南迁,其中就有刘姓,入莆最早是在唐代。现在,刘氏人家的门额题匾以“彭城流芳”为主。

唐太宗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泉州别驾刘韶死后,他的儿子刘友扶柩归籍。途经莆田时正值“安史之乱”,刘友见莆田民风淳厚,就定居在今天的涵江保尾,把父亲葬在西天尾镇三山。刘友尊父亲刘韶为入莆一世祖,其后裔称“涵江刘”。

刘金莲说,莆田的刘氏之后分为楼下刘、高琅刘、北琅刘和西琅刘四大派系。“后来,刘氏后人又搬到了江口镇西刘村,所以西刘村现在成了刘韶后裔的最主要聚居地。”

刘金莲说,刘友定居涵江后,到宋朝时期,后裔登进士的有36人,曾有“一门三秘监三尚书,若虚两代五进士”的美誉。宋哲宗赵煦曾写诗称赞“试问江南谁第一,无人不道‘涵江刘’”。据了解,明清时期,也有刘氏入莆。福州刘存后裔及闽西刘祥后裔也有迁徙莆田繁衍。另外,南日岛的刘氏宗支是三百多年前从厦门同安迁入的。

刘氏出了三位尚书,后人尊称“刘氏三杰”

“莆田刘氏家族尊儒好学的家风,对后代莘莘学子产生巨大影响。”刘金莲说,在北宋末至南宋百年间涌现出三位尚书,被莆田刘姓家族尊为“刘氏三杰”。为世人所熟知的刘克庄,便是其中一人。

礼部尚书刘政是刘韶第17代孙,是涵江楼下人。他年幼时处在民族危机重重的北宋末期,出仕为官时又处在金兵大举南侵、半壁河山沦丧的南宋初期。刘政遵照父亲刘用“世治尚文,世乱尚武,建功报国”的训示,从小习文练武,后来成为岳飞的得力部将,助岳飞打了30多场胜战。

工部尚书刘榘(jǔ)是莆田城关北门人,是刘韶的第18代孙。1181年刘榘中了进士,官任浙江嵊县县令。当时,江浙大旱,刘榘拨义仓米赈济灾民,得到宋孝宗嘉许。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而且还是杰出的书法家。

权工部尚书刘克庄是莆田城关人,是刘韶第19世孙。宋理宗称赞他“文名久著,吏学尤精”,特赐同进士出身。刘克庄的作品收入《四库全书》。在莆田古今文人中,诗词成就最大的也当数刘克庄。

刘姓族人各居一方,有各自独特的风俗

刘金莲说,虽然涵江保尾是刘氏入莆的发源地,但目前住在这里的刘韶后人只剩下不到100人。这源于明朝时期,倭寇侵犯,刘氏族人纷纷搬迁避难,开始分布在全市其他地区。在江口镇刘氏族人最主要的聚居地西刘村,还有一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刘公祠,现在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刘姓族人各居一方,都有了各自独特的风俗”。刘金莲说,仙游度尾刘姓族人每年重阳节都要祭祖。祭祖所用的肉、香、烛、纸钱等祭品数量和样式严格按照族谱里的描述。

祭祖当天,附近7个乡的刘氏子孙都来到度尾刘氏宗祠,祭祖仪式由族长主持,当年度当地刘姓高考状元诵读自古流传下来的祭文。这个习俗从刘韶20代孙刘诚甫前来度尾开基,子孙祠堂建成后开始传延。而在榜头镇横汾刘氏宗祠,在重阳节也有这样的风俗,附近4镇13乡的刘氏都要进祠堂祭祖。

而江口一带的刘姓族人,则保留着元宵祭祖的习俗。他们的祭品也很特别,有甘蔗,还有柑橘等。元宵节当天,游行队伍要绕行到当地各祠堂、各房祖屋里。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