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天下/国际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国际物理十大突破 中国量子研究居首
澳评出十大另类科技新闻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1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际物理十大突破 中国量子研究居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右)、陆朝阳

N新华国际

美国《科学》杂志17日公布了其评选的2015年十大科学突破,其中一大突破是量子纠缠状态获证实:这一概念是指空间上分离的两个粒子可互相影响,无论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测出一个粒子的性质,就可立即判断另一个粒子的性质(本报昨日A12版报道)。据悉,爱因斯坦拒绝接受这种“幽灵般的远程效应”,因为这与他提出的没有任何物质的运动速度可超过光速的理论产生冲突。但今年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状态。

而12月11日,欧洲物理学会新闻网站“物理世界”公布了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陆朝阳等完成的科研成果“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入选并名列榜首。

开启瞬间传输大门

据了解,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这项工作打破了国际学术界从1997年以来只能传输基本粒子单一自由度的局限,为发展可扩展的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2月26日,《自然》杂志发表封面文章,介绍了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项目组的“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研究。通俗地说,这一技术可以让科学家在异地瞬间获知粒子状态,从而开启了瞬间传输技术的大门。

今年2月,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对该成果进行了重点推介,国际量子光学专家沃尔夫冈·迪特尔教授在同期《自然》撰文评论,认为其“为理解和展示量子物理的一个最深远和最令人费解的预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并可以作为未来量子网络的一个强大的基本单元”。

只是其中一小步

要想弄清楚“量子隐形传态”的原理,就绕不开“量子纠缠”的概念。量子纠缠是指相距遥远的两个量子所呈现出的关联性。科学家如今认为,量子纠缠其实也是需要信道的,潘建伟教授的项目组2013年也测出,量子纠缠的传输速度至少比光速高4个数量级。

这就是量子隐形传态的理论基础。在量子纠缠的帮助下,传输量子携带的量子信息可以被瞬间传递并被复制,因此就相当于科幻小说中描写的“超时空传输”,量子在一个地方神秘地消失,不需要任何载体的携带,又在另一个地方神秘地出现。

但想测量一下光子,再让远方复制,实现起来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太小,光子“一触而溃”,再精细的测量也让它面目全非。中科大此次就是进一步发展出了“非摧毁性的测量技术”。经过多年艰苦努力,首次实现让一个光子的“自旋”和“轨道角动量”两项信息能同时传送。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