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6版:城事/公益
3上一版  下一版4
 
盲人阿明:“看”一场有人解说的电影
老人坚持10年 说服家人捐遗体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5年1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人坚持10年 说服家人捐遗体
受周与燊感召,其弟弟妹妹去世后,都捐献了遗体,其他家人也从反对,变成认同他的理念
周与燊带着妻子儿孙到三山陵园看望弟弟

N海都记者 夏雨晴/文 黄启鹏/图

感动理由 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仅仅止步于心跳停止那一刻。85岁的福州老人周与燊(音shēn),用自己不同的选择,向众人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他是福州登记遗体捐献的志愿者之一,在他的感染下,近年相继去世的弟弟妹妹,已经实现了遗体捐献。如今,他的妻子、他的子孙后代,都在慢慢地向他的观念靠拢。

据福建省红十字会统计,截至去年底,我省累计登记遗体捐献者2298人,登记器官捐献者1615人;其中276人已实现了遗体捐献,77人完成了器官捐献。然而这样的数字,与医学上的需求,依旧难以匹配。恐惧、退缩、家人的反对,还使部分登记的志愿者,最终也没有完成捐献。

“捐躯为医学,忠魂留青山。”这句周与燊为弟弟写下的话,刻在遗体捐献者的纪念碑上。这是他对自己决定的坚持,也是对所有捐献者的致敬。

不怕家人忌讳 开口总聊“身后事”

天空下着蒙蒙细雨,85岁的周与燊老人坚持不肯打伞,带着儿孙们来到福州三山陵园。福州市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纪念碑前,周与燊颤抖地伸出手,抚去“周尔和”三个字上的水渍,“他一直想在福州落叶归根,这样也算是圆了他的梦。”

周尔和是周与燊弟弟的名字,也是周家第一个捐献遗体的人。正是在周尔和捐献遗体后,周与燊的子女们才发觉,父亲是真的在致力于这样一个让他们不太能接受的事情。

2005年《福建省遗体和器官捐献条例》公布,周与燊看到报纸后,产生了深深的认同感,“我以前只是觉得,人死了,不要给后人、给社会增加负担,没想到还可以做贡献。那时候我就决定,死后就把遗体捐了。”

周与燊的女儿周潭榕说,当时父亲把条例找来,复印了好多份,给家人们都发了一份,还逐条研究,给他们讲解。“哪有人张口闭口聊身后事的?也不怕忌讳!”周潭榕坦言,当时大家都以为父亲只是一时感兴趣,“捐遗体,我们年轻人都不太能接受,更何况一个老人。”

然而,让子女们没有想到的是,去年11月,79岁的周尔和因突发脑梗在建阳去世后,周与燊真的说服了其家人,捐出了周尔和的遗体。

弟弟妹妹去世 都捐献了遗体

周与燊一辈共有五个兄弟姐妹,周与燊排行第二,他们都是福州人,因为工作原因,去了不同的城市。翻出五兄妹的合影,周与燊有些伤感。他说,因为同在建阳,五兄妹中他和周尔和最亲近,所以对于捐遗体的事,周尔和也是第一个支持的。“他走得很突然,没来得及签志愿书,但他生前告诉过我,他是愿意的。”

但周与燊看到弟弟遗体时,弟媳已经开始操办起后事了。“墓地、‘一条龙’服务,都准备好了。弟媳是个农村妇女,很难接受捐遗体这件事。”尽管遭到弟弟家人的反对,周与燊依旧坚持叫停了丧事,开始苦口婆心地劝弟媳。他告诉弟媳,弟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回福州安息,把遗体捐到福州,是了却弟弟的遗愿。“尔和生前曾是个军人,为人民做了一辈子贡献,即使死了,他也想给社会留下点什么。”

在周与燊反复劝说下,弟媳终于同意捐赠遗体。周与燊通过红十字会,将弟弟的遗体捐给福建医科大学,周尔和也成为建阳市捐献遗体的第二人。

让周与燊有些意外的是,弟弟刚离开没多久,妹妹周永珍也因胰腺癌离世,享年82岁。“尔和捐了遗体之后,妹妹很震撼,也和我表达过这样的意愿。”周与燊说。周永珍生前,还特意让子女们剪下了一绺头发和指甲。后来,和外甥、外甥女们讨论再三,家人决定捐出周永珍的遗体,将她的头发和生前用品做了个“衣冠冢”。

妻儿孙辈 开始认同他的理念

“如果我走了,你们只要给福州红十字会打个电话,把我的遗体捐了就可以了。死是我自己的事,我自己做主。”弟弟妹妹相继捐遗体后,周与燊更是不断地对子女们提起这件事,并在今年做了遗体捐献的志愿登记。

填好了志愿书,周与燊又开始试图说服老伴和子女。老伴吕美兰起初不能接受,常常叫子女们去劝解周与燊,甚至与周与燊“冷战”。“捐遗体是很好的事情,又环保,又能贡献社会,为什么宁可化作一抔黄土,也不愿这么做呢?”周与燊坚持道。

今年4月,福州市遗体与器官捐献者在三山陵园举行追思音乐会,周与燊坚持让一家人一同前去。正是这一场追思会,让家人们开始支持周与燊的想法。“听捐献者家属讲的故事,真的被感动了,他们很伟大,值得尊重。”周潭榕说,那天很热,他们都躲在树荫下,但85岁的父亲却坚持在阳光下,直到最后。

“他都捐了,我想也随他一起吧。”吕美兰笑着说。不久前,在香港的小妹周永华,也在电话里提出了同样的想法。

纪念碑前,周家的儿孙们红着眼眶,给周尔和深深鞠了躬。年轻的后辈们坦言,对于死后的事情,他们不想这么早作出承诺,但长辈们的举动,早已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种子。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