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这一年,对于百姓健康生活、对于医疗行业、对于健康产业,是一个注定在史册上留下浓重一笔的一年。这一年有很多热词,有令人不安的,如让邻国韩国谈之色变的中东呼吸综合征;有令人骄傲的,如中国籍科学家第一次拿到了诺贝尔奖;也有令人伤感的,如歌手姚贝娜患癌去世……且让我们来盘点下在2015年健康行业发生了哪些令人记忆的大事件?
疾病篇关键词:中东呼吸综合征
新闻回放:
5月20日,韩国宣布发现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这名男子此前刚刚从巴林回韩国。截至7月27日零时,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确诊病例为186例,死亡36人,治愈138人,16693人被解除隔离。在中国惠州,也发现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确诊病例。
媒体点评:
引发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是一种冠状病毒MERS,与曾在中国肆虐过的SARS病毒接近。自2012年首次被发现以来,病例绝大多数出现在沙特境内。这个夏季MERS发展到了邻近的韩国,甚至一度进入了中国境内,但很多中国网友少不了拿两国卫生部门及民众的应对能力和态度进行比较,自信地为自己点了赞。
关键词:埃博拉病毒疫苗
新闻回放:
中国自主研制的以重组5型腺病毒为载体的新型埃博拉病毒疫苗的临床试验结果初步证实,疫苗安全性佳,免疫原性强,接种14天内可产生针对埃博拉病毒2014年流行株的糖蛋白特异性体液免疫及T细胞免疫。研究论文3月24日在线发表在《柳叶刀》杂志。
媒体点评:
这是中国研制的疫苗首次在国外获得临床许可,开创了我国科技人员走出国门,在境外进行疫苗临床研究“零”的突破。但据美联社报道,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款公认可行有效、获得国际机构许可的埃博拉病毒疫苗,几乎都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人物篇
关键词:屠呦呦获诺奖
新闻回放:
2015年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
媒体点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屠呦呦获奖,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创新能力,更是证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刻意义。
关键词:姚贝娜患癌去世
新闻回放:
2015年1月16日下午,歌手姚贝娜曾参与第二季《中国好声音》,因乳腺癌复发病逝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近年来,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但多发年龄却比发达国家年轻20岁,迟结婚、迟生育、迟哺乳“三迟”人群最高危。媒体点评:
姚贝娜患癌去世并不是个例,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50.28/10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6.4个人得癌。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城市化等因素带来的生活习惯改变,我国居民的肿瘤患病率和死亡率出现明显提高。目前恶性肿瘤已经超过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占我国死亡比例25%以上。
其他篇:关键词:吃火腿肠可致癌
新闻回放:
英国《每日邮报》一条关于世界卫生组织将把火腿肠、培根列为“致癌物”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位于法国里昂的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确认将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物。
媒体点评:
尽管世卫组织报告的结论与之前媒体报道的情况是一致的,但是有专家表示,癌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由于某种原因就能一锤定音,世卫组织也提到,要更关注吸烟、酗酒、肥胖对人体的危害,而正常食用肉制品,没必要过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