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李帅
海都讯 今天是农历正月初十。到了这一天,好多人家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元宵节的民俗活动了。刚过门的新媳妇忙着打扮自己,男主人则忙着“打扮”厅堂里的供桌,这分别是老福州的两种年俗——“看新人”和“摆暝”。
在福州土生土长的施依伯告诉记者,正月十五这天,凡是在上一年嫁到村里的新娘都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由婆婆或者年长女眷陪同,坐在自家厅堂里。同村未婚男子不仅会来看,还要“品头论足”。这就是老福州很多乡村都有的“看新人”风俗。
而正月初十这一天,新媳妇就要早早开始“排演”,仔细梳妆、穿金戴银。但如今,这种过年的习俗已经看不到了。
除此之外,旧时福州的乡村,正月中旬还有“摆暝”的习俗,也就是摆好供桌,用各种农家菜肴来祭祀祖先。所以,正月初十前后,许多人家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
一户人家“摆暝”,邻居或者亲戚家的大人小孩都会来看,所以,“摆暝”要不断摆出新花样才行。但现在,这种风俗已经很少见。即使有乡村人家“摆暝”,也多用一些包装精美的糖果,自己做的菜肴少了,创意和巧妙的想法也就变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