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14版:天下/国内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打开住宅小区 需有配套措施
□简讯
新闻搜索: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年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开住宅小区 需有配套措施
专家认为,要妥善选择开放方式,循序渐进
关柏成/画

N新华 人民 央广 东早 江苏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近日印发,一条“中国原则上将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引发热议。

“出门就是道路小孩会不会不安全?小区安全如何保障?停车问题如何解决?物业如何管理?”诸如此类问题层出不穷。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认为,开放小区涉及既有小区业主权益的维护、物业管理的升级、治安与配套设施的跟进等问题,需在制度上与法律上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妥善选择开放方式,循序渐进。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政府管理部门如果要推行政策,必须按程序办事。

专家观点 大型道路不穿越

打破封闭小区的目的是为打破大地块、大路网格局,形成有利于人们出行的城市发展形态。

1.规划

此次政策有两方面:一是新建住宅;二是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需要和城市更新方面相结合。“打破封闭小区会使更多的界面临街,更有利于商业的发展。”但不同小区应有不同的解决方案。2.停车

对于新建住宅而言,在规划方案中可以选择配建地下停车场,而对于一些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则可以选择合适的地方统一修建,集中停放。3.配套

街区式社区里有公共绿地、商业餐饮等完善的配套,更多的是为小区居民提供便利。4.道路街区式产生的交通道路也是服务性道路,大型的道

路不会穿过邻里单位内部。可以采取分步走的方式,第一步让行人穿过去,接下来是自行车。5.管理

打开小区的前提,实现精细化管理是必要手段之一,物业安保不再只针对一个小区,而是每一栋楼都有相应的安保措施。如今的小区,既能居住也能商用,封闭的模式就逾趋落后,所以更加精细化分大楼管理才是更进步的方式。大院情况下,物业管大门,当城市开放的时候是管大楼,每栋楼安全了,街道自然就可以开放了。6.难点

既有住宅小区的配套设施、道路绿地等在权属上仍归业主所有,开放小区应充分尊重小区业主权益,出台配套政策,考虑利益重新分配与调整。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综合交通院发展合作部主任李德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

□热词点击

街区制

《意见》第十六条中指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街区这一概念发端于欧美,是一组建筑物与周边或其中的广场、街道、小公园、绿地等实体或空间的总称。

网友疑虑 “我家大门常打开”

在新浪网的《住宅小区不再封闭,大院要打开,你支持吗?》调查中,七成多的网友明确表示“不支持”,“人身财产等安全问题”成了网友最担心的问题。还有八成网友认为,封闭小区逐步打开以后,“业主应该获赔”。

1.安全

绝大多数网友质疑:“一旦小区不封闭,社区内的安全如何保证?”“我家小区的围墙是不是要拆掉了?我们小区里面的广场是不是要被广场舞大妈们占领了?”家住南京一小区的市民胡女士对“不建设

封闭小区,打开已建成小区”显得十分担忧,“如果打开了小区,小区的安全怎么办?”

2.噪音

有网友认为,如果以后小区要对社会开放,那么随之而来的噪音污染、资源被占用等情况会降低生活品质,业主权益会受到损害。

3.交通

有网友说,我小区里那点路,拿出来“塞牙缝”都嫌窄吧?真能缓解交通拥堵吗?

4.物权

部分网民认为,小区内的道路、绿地、停车场等公共环境,是购房时重要的考虑因素,也是属于小区全体业主的“私产”,公摊面积30%的哭晕在小区,花了钱现在说上交就上交?“当初买房的时候,小区道路跟环境都交了钱,为何现在要变成公共的?”

官媒释疑 将有更多停车位

人民日报客户端昨天刊载文章《中央要求拆除小区围墙,是拍脑袋决定?当然不是!》,文章指出,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回到文件制定的出发点上。

街区制

1.清除城市交通栓塞。每个封闭小区都有可能成为城市的交通“盲点”,一些传统街道的小路,本可以充当为主路分流的“交通毛细血管”,却被封闭小区堵死,导致所有的车流压力都集中到主干道。拆掉围墙,不仅出门就有通途,还能提供更多的停车泊位,难道不好吗?

2.有助于增强社区活力。没有围墙的街区制就能将封闭小区内的其他资源公共化,例如绿地、停车场、小商铺等,带来更多的商业活动。将让更多的城市居民告别冷漠的围墙,给整个社区带来生活气息,逐步建立熟人社会,这岂不是会给居民带来更大的安全感?

配套

1.法律。未来,街区的道路、绿地、停车位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如何分配,还需要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和细分,绝对不可以是一个糊涂账。

2.管理。解决好停车问题、物业管理问题、环境问题、住宅区内公共空间等问题,是实现住宅街区化的前提。

3.先行。开放封闭小区从一些单位大院开始,才有利于未来街区制的顺利推行。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