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高洋洋
海都讯枯燥难懂的古文,让不少学生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头疼不已。但如果老师能够用说故事的形式来解释古文,这样的课堂是不是就变得有趣许多?目前在福州屏西小学任教语文学科的张小椿老师,就是这么一位“会讲又会写历史故事的语文老师”。
张小椿是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误打误撞成了一名语文老师”。在他的语文课堂上,孩子们总能听到很多与课文相关的历史小故事。
因为备课所需,张老师认真阅读了南朝刘义庆
所著的《世说新语》一书,做了大量笔记,更阅读了许多相关书籍。在这过程中,张老师还发现了一些教学上普遍存在的历史知识“误区”。“对于我这个学历史的语文老师,就不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张老师笑着说。
课堂上,张老师不仅为学生们纠正了知识误区,还拓展了《世说新语》中记载的其他相关的故事。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很大一部分学生都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张老师骄傲地说,他有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看过大量的中国名著、古典书籍等,写下了几万字的古代人物点评。
张老师也是一个会写历史故事的语文老师。去年,张老师整理了教案、笔记等,出版了由他著作的《世说新语》一书。全书选取孩子们所喜欢的话题,以故事的形式演绎古文。此后,张老师还受电台邀请,在节目中分享他的新书内容。身边不少同事、朋友以及学生家长,都成了张老师的忠实听众。
如今,张老师正和其他几名老师研究一项福州市级课题“语文书中的历史故事研究”,闲暇时间则继续整理《世说新语》中的成语小故事。张老师说,他对自己的定位是做一名“阅读研究型”的教师,“充分发挥专业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