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2016年3月3日是第17个全国“爱耳日”,也是第四个国际“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耳聋人群中,遗传因素导致的耳聋已超过50%。
基因筛查可弥补听力筛查的不足
福建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福建省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中心主任、附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叶胜难教授介绍,先天性聋在新生儿期的发病率约为1‰~1.86‰,是由多种环境或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也可由单一基因或不同基因的复合突变所导致。然而迟发性耳聋和有些基因缺陷所导致的耳聋并不一定在新生儿期表现出来,仅仅通过目前常规的新生儿听力筛查难以及时发现这部分人群。因此,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的同时,能够进行聋病易感基因的筛查则可以弥补以往单纯听力筛查的不足。
“三早”减少儿童听力语言障碍
叶胜难教授表示,“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是听力语言康复原则,即通过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尽早发现存在听力障碍或可能出现迟发性耳聋的儿童,并通过有效的医疗干预和(或)临床宣教,避免因一些可控因素对儿童听力造成损害或使原有的听力障碍进一步加重。
另外,针对已经发现耳聋的患儿,积极进行有效的临床干预(如建议佩戴助听器、安装人工耳蜗等),尽量避免因听力问题而错过儿童学习语言、思维等能力的最佳时期。
□相关活动
据介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将为福州市100名新生儿及100名聋儿或聋病高危人群提供常见耳聋基因免费检测名额,并为耳聋患者及家庭提供相关遗传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