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经济这辆大车,载着13亿人驶入一段崎岖的上坡路,全世界都在屏息注目,它究竟还能开多快?
这是一段不进则退的行程,速度把控是关键。
5日,李克强总理在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为这辆“爬坡过坎”的大车绘制了一幅导航图——将车速限定在6.5%~7%的区间内。
中国经济于2015年首次调低“车速”——预期增长目标设为7%左右;今年两会,车速再降,并且设定了速度区间,腾出了回旋余地,增强了协调韧性。
降车速,为改造赢空间
中国经济的体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这样一辆超级大车,过去三十年一路增速飞驰,甚至连续数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那场面当真是一骑绝尘、傲视同侪。
车不跑快,就无法发挥出最佳性能;然而,车跑得太快,危险也往往相伴而行。以牺牲土地、能源、环境、原材料等资源要素为代价,高速奔跑多年的中国经济大车损耗太多、折旧太快,必须全面检修,脱胎换骨,再造引擎。
所以,中国经济不仅因步入“新常态”的趋势,把速度逐渐降下来,还设定了柔性调节区间,目的就是为实现动能转换开辟一个灵活的空间。
稳节奏,驶向全面小康
总理说,保持6.5%~7%的经济增速,考虑了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
目标已定,前进的车轮不容迟缓。
而大车前进时遇到的“红绿灯”“收费站”也将随着进一步简政放权而变少。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将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同时将减税降费5000多亿元。可以预见,未来的路途虽然坎坷,但各种障碍将被进一步清除,大车可以心无旁骛,一路努力向前。
凭着“十三五”的战略设计和清晰路线图,中国经济的大车正在积蓄新动能,爬坡过坎走进新常态,走过山重水复,续写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