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 供给侧改革,企业要如何作为?国人争相赴国外买电饭煲、买马桶盖,企业怎么办?企业创新,缺人缺钱怎么办?来自莆田的全国人大代表、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洪杰在接受海都特派记者专访时,畅聊这些热点话题。去年,海都报率先推出“e+时代更需工匠精神”特别策划,从生活中一个个小细节入手,对比国际顶尖,呼唤了工匠精神的回归。洪杰说,“这个策划我都有看,非常棒。呼唤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进行宣传倡导。”
谈供给侧改革 产品质量好、价格实惠,就不愁市场
“为何要提供给侧改革,原因就是供与给出现了失衡,许多产品失去了市场。”洪杰说,从供给侧来改革,就是要让每个企业生产出“质量好、价格实惠”的产品,做到了,根本不用愁市场。
洪杰说,我国的涂料总产量、消费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但在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汽车、船舶、防腐涂料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却被国外品牌占据;在国内民用建筑市场,用户对健康、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
“抢占中高端市场,打破国外品牌垄断,关键靠创新。”他说,三棵树这几年通过建设国家级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聘请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担任技术顾问等,逐渐在涂料市场的价值链中高端分得一杯羹,销售收入和利润水平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产品;谁主动创新升级,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谈工匠精神 不是“对外学习”,而是“呼唤回归”
“为什么8000万人口的德国,竟会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为什么日货能风靡全球?”这一长串的问题,洪杰自问自答,“我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德日等制造业强国,将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全流程。供给侧改革除了创新,还得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多年前我去欧洲考察,德国朋友就说,你们中国人很爱说‘马马虎虎’、‘差不多就好’,这样子是造不出好产品的。这样的评价让我感到很羞愧。”他说,工匠精神并不是外国人的,中国老艺人坚守工匠精神,创造了璀璨的文明,所以现在不是“对外学习”而是“呼唤回归”。他说,企业坚守工匠精神,就是不要盲目扩张,要立足一个产业,专注一些产品,把它做到极致;不要去比拼规模、盲目多元化。
谈人才支撑 通过“借智”,可实现1+1>2
无论是创新驱动还是工匠精神的回归,都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保障。
洪杰提出,企业创新,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设备优势、信息优势和理论优势,落实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洪杰说,要通过机制创新,打通产学研之前的通道,让国家“智力”服务企业发展。“三棵树通过向福州大学‘借智’,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双方实现了1+1>2的好效果。”他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让企业真正地成为创新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