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炒房”退烧,福州有土豪转战“炒影”。记者从福州几家影院了解到,年后,打听影院投资的土豪多了起来。记者查询到,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相关决定,取消了改建、拆除电影院和放映设施审批以及电影院加入院线审批。这为“炒影”提供了发展的利好。(据本报昨日A14版)
“炒文化”值得鼓励
“炒房”和“炒影”只是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虽然都是为了赚钱,可“炒房”对百姓来说却是灾难性的。当有限的房子集中在了少数人手里时,就勒住了穷人的咽喉,让我们没有喘息的机会。这还是对国家经济的伤害,在房地产泡沫经济下,实体经济却失去了不少投资。而“炒影”则不同,虽然投资者也是为赚钱,可也能造福市民。
这样投资模式是一种三赢的结果。一方面,财政可以节省对文化事业的投资。一方面,商人投资有利可图。一方面,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当投资是健康的,投资是理性的,投资是多元的,投资不再是“唯房是从”的时候,我们的房价就有可能回归到本该有的水平。
通过“炒影”现象,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终结一种乱象,未必需要刀光剑影,而是需要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以前,增加一个座位都要报备。而国家关于电影事业发展的政策变化,以及宽松的投资文化环境,给了人们更多的投资空间。用健康的投资模式,终结不健康的投资模式,从“炒房”到“炒影”是民间投资的理性回归。 (郭元鹏)
文化市场要获利需慎“炒”
可以说,影院市场的发展是符合时代潮流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发展获得感的好事。
但好的发展前景与市场预期并不代表就一定有满意的收益。市场投资要获得满意且稳定的收益,需要考虑周密、部署到位的投资计划,至于“炒”是最要警惕与避免的。如果投资界的土豪们仍要采用“炒房”的方法,恐怕结果不会理想。一是由于影院需求相对房地产来说,属于软性需求,具有可替代性。一旦建设超过实际需求,抑或供给价格超过消费者承担能力,观众会立马“用脚投票”,选择以其他方式来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炒作属于粗放型的投资方式,在过去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发展较为粗放的时期或许还有利可图。面对当前产业结构的转型以及消费者需求转向高精尖的现实,一味地扩大规模,跑马圈地就是刻舟求剑的做法了。“炒房”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影院市场的投资者们,还是谋定而后动吧。(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