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今日时评·政事快报
3上一版  下一版4
 
水产保了“新鲜”更要保“良心”
别总在“逃离”时数落体制
□微言1+1
陪产被炒
“感动福建”推委大会 明日在榕举行
男子群拨电话诈骗获利三千被判10年
精神障碍患者滋事打人 被强制医疗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年3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产保了“新鲜”更要保“良心”

N天平

背景:本月,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一份抽检报告,引发了不少市民的关注。在1471批次水产品检测结果中,不合格样品66批次,部分水产检测出氯霉素、呋喃唑酮代谢物、隐性孔雀石绿等“禁药”。算上此前国家食药监总局的通报,我省涉及的大型超市有沃尔玛、新华都、永辉、大润发。

(昨日本报A03版)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沿海省份,福建的老百姓对于水产品一直深爱有加,而我省也一直是全国的水产养殖大省。去年10月,史上最严《食安法》执行以来,相关部门对水产品的监管也在不断升级,但越来越多的不合格水产也随之暴露。

理性来看,水产质量安全暴露出一些问题,老百姓并不需要恐慌,最新检测的数据显示,市场上95.5%的水产品还是安全的。但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相关部门以及产业链上商家的反思。

在采访中,不少长乐海边的养殖户透露,如今的水产品一年比一年难养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很普遍,已经造成了水体的污染,鱼、虾等动物越来越容易得病了。此类问题的出现,与整个水产养殖业的技术水平、用药理念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为了提高销售,保了水产的“新鲜”,却丢了“良心”,影响的不仅是眼下的餐桌安全,更是子孙后代的生存。

平心而论,要改变整个行业的认知水平和道德素质,绝非一蹴而就。但眼下,已经到了出重拳、下狠招的紧要关头了。在全社会把食品安全摆在重中之重时,应真正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对还敢用“禁药”的养殖户、商家处以重罚,对于屡教不改的直接清出市场。

只有这样,才能把没有“良心”的水产品挡在市场之外,让百姓吃上真正新鲜的、放心的水产。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