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文体/星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全亚洲都在“帮”国足 中国队世预赛小组出线
范小青:文学创作也需要“工匠精神”
李宇春玩“最强大脑” 回应被说成男歌手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3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范小青:文学创作也需要“工匠精神”

N中国文明网 光明网

她是文坛“劳模”,从25岁发表人生的第一部作品到现在,作品已经超过1000万字;她的笔触总是停留在社会基层的民众,描绘众生百态,展现喜怒哀乐;她的作品没有轰轰烈烈的描写,只在细腻生动、柔软平和间映照出时代生活的巨变……本期《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文艺名家讲故事》栏目对话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

知青经历是宝贵的人生积累

十几岁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我十多岁的时候,随下放锻炼的父母一起到农村,城市小巷里的孩子,突然看到了大片的土地,看到那么多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情,才知道原来世界可以存在很多的不同。

《赤脚医生万泉和》是我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中就有我们当年下放农村时的深刻印记。虽然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虚构的,但是时代背景和当时农村医疗现状完全是真实的。小说出版时,我请一位画家朋友给我画了几幅插图,是按照当时我们下放农村院子的形状来画的。院子里中间那间房子住的是我们一家人,隔壁是大队合作医疗站,还有另外两户。我记得,村里合作医疗站的一位医生是从乡镇卫生院过来的,还有一位是从部队转业的卫生兵,我在小说里也都写到这样的人物。

高中毕业以后,我一个人去插队当了知青。在农村前前后后生活了十年,这段经历确实很难忘,也是我写作中非常宝贵的财富,所以我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写的就是知青在农村的生活。文学可能就是需要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去体验、去感受,才能产生创作的灵感和欲望。

对街巷里弄的人和事情有独钟

每个作家的兴奋点不一样,关注点也不同。我的小说关注的对象始终是社会最基层的人物。

记得上世纪80年代我刚当专业作家的时候,就主动跑到居委会去挂职,后来还曾到区政府挂职,都是为了了解城市居民的生活。记得在居委会挂职的时候,我参加了一次全国性的房屋普查,居委会聘请放暑假的大学生挨家挨户去丈量。我们丈量房屋的过程中,有一家人我记得非常清楚,七八口人住在一个小房间里,一对老夫妻、两对小夫妻,还有两个孙子辈的孩子。怎么住呢?屋里搭了一个铺,男的睡在下面,女的睡上面。当时大家就想,这样情况下,小孩是怎么生下来的呢?这个问题看上去很可笑,其实非常辛酸。老百姓生存的艰难触动了我,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叫做《裤裆巷风流记》,就是写城市改造中住宅的一些问题。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一个词“工匠精神”,他是针对制造业来说的。玉不琢不成器。我觉得各行各业都需要有这种精神,包括我们文字工作者。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有些作家写文章,恨不得今天有想法,明天就写出来,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赶得上时代。这种快节奏对精品的生产是有影响的,真正的精品,需要慢慢打磨和酝酿,需要岁月的冲刷和涤荡。

□个人简介

范小青,女,1955年7月出生于上海松江,从小在江苏苏州长大。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著有长篇小说十九部,中短篇小说三百余篇,长篇小说代表作《城市表情》获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短篇小说代表作《城乡简史》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