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健康馆/保健
3上一版  下一版4
 
10年前被诊断为帕金森病 自行加大剂量致肢体僵硬
这些传统疗法也可介入抗癌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6年4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采用足浴理疗、针灸康复、耳穴压豆、穴位刺激、穴位贴敷等中医药外治疗法,减轻放化疗副反应和癌痛,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
这些传统疗法也可介入抗癌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老欧是胃癌晚期患者,由于呕血、排黑便前往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住院,入院后一度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出血量达1500毫升,并出现失血性休克。医生给予止血、输血等治疗后,不再出血,但后续又出现重度贫血、肿瘤引起幽门梗阻、进食呕吐等症状。医生在营养支持的基础上,联合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比如,运用艾灸神阙、关元温阳补气生血,改善气血不足;针对无法口服中药的情况,用黄酒调制中药敷贴中腕透药疗法,使药效直达病所。老欧进食后会呕吐,医生又运用针灸足三里、中腕、神阙,用头皮针刺胃肠反射区等,经过治疗,呕吐、胃冷、口淡症状明显改善,能进食米汤等半流质饮食,血色素也上升。目前,老欧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陈武进主任介绍中医药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加速肿瘤手术后康复,减轻并发症;放、化疗后用药稳定病情,提高远期效果,减少复发转移;对于晚期不能手术及放化疗的患者中医药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据介绍,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充分发挥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优势,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肿瘤综合治疗,其中一些外治方颇具特色。

1.穴位敷贴透药疗法。穴位敷贴法是中医外治法的独到优势和传统特色,采用中药或纳米穴位敷贴剂,刺激不同的经络穴位,使药物经皮吸收,达到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的效果。

如肺癌患者可选用肺俞、膈俞、胆俞、膏盲等穴位进行敷贴,并根据病情调整穴位,起到宣肺化痰、散结祛瘀的作用。

2.针刺治疗癌性疼痛。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最痛苦的症状之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既有病理性改变,又存在心理因素。

癌痛治疗在按照WHO三阶梯止痛的基础上辩证使用中药治疗,加上针灸,刺激穴位使脉络通畅,可以达到止痛的效果。

3.耳穴压豆减轻化疗消化道反应。由于目前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往往会刺激胃肠道上皮引起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等。

化疗期间可选择耳针(耳穴压豆),通过刺激脾、胃、食道、交感、大肠、肾上腺等耳穴来减轻其副作用,双耳交替使用,简单方便、富有疗效,且费用不高,不影响患者生活及美容。

4.中医药外洗治疗药物性皮肤损害。患者使用一些抗肿瘤药物时,出现手掌-足底感觉迟钝或肢端红斑等手足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手足麻木、感觉异常、麻刺感,皮肤肿胀或红斑,脱屑、皲裂、硬结样水泡或严重的疼痛等,大大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这些症状主要是热毒蕴结、脉络不通所导致的。临床发现这类“药毒”经过辨证分型后,用不同的中药配方煎水外洗治疗,不仅可达到修复皮肤损害的目的,而且不会降低分子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抗肿瘤的作用,可增强患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5.癌痛贴膏外敷治疗癌性疼痛。肿瘤患者常伴有疼痛,部分患者非常痛苦,影响生活质量。外用药物敷于体表,可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内达脏腑经络,祛瘀止痛。癌痛贴膏是省人民医院长期临床实践研制出的科内制剂,对各类癌肿引起的强烈疼痛起到舒缓作用。

6.直肠滴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上常用于直肠癌患者放疗后出现疼痛、肿胀者或大肠癌晚期出现肠梗阻等多种并发症者。中医认为大肠为“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属六腑之一,六腑以通为用,以中药通过直肠滴注可以使药物通过大肠黏膜吸收直到病所。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