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微言1+1
“公务员联考泄题”如何收场
□漫说
“任性”的公车令单位蒙羞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6年4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任性”的公车令单位蒙羞

N渔人

背景:福州警方开展

为期三个月的交通违法整治,集中曝光被监控抓拍的违法车辆,昨日,警方曝光的150辆违法车中,单位、公司车辆就占了100辆,包含多辆省市机关单位车辆。(详见本报4月23日A01版)

福州警方曝光的交通违法车辆中,竟然有三分之二属于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省市机关单位,也就是俗称的“公车”,这个比例既让人意外也不让人意外。

在民众的印象中,公车违法不同于私家车违法,往往有单位在背后“撑腰”,罚款有单位掏腰包。所以,我们首先要为福州警方的举措叫好,敢于硬碰硬,将公车违法行为公布于众。细看被曝光的名单中,有高校、有国有金融机构、有行政机关单位,更讽刺的是,竟然还有司法机构(福建省律师协会)。

违法名单频频出现公车的身影,说明违规主体的守法意识太低,公车本该成为守法的样本,如今却树立了一个坏榜样。部分违法者,估计是仗着自己的公职身份,不把交通法规当回事,在路上随意违规,甚至公然压实线和闯红灯,其背后潜在的特权意识更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之后,频频有官员因“公车私用”被处分,公车性质的随意改变曾严重损害了公权机关形象。相应地,公车在马路上任性妄为,漠视交规,同样也是令所属单位蒙羞,更让政府形象扫地。福州的“堵”在长时间内广受诟病,车辆不守交规、横行乱闯,更是在“堵”字上添了个“乱”字;公车不守交规,更是令普通百姓怒目相向。建议有关单位加强这方面的管理,让相关驾驶员、用车者为此担责,将公车交通违法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不能让“权力违章”继续蔓延下去。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