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天下/文体
3上一版  下一版4
 
《白鹿原》作者陈忠实逝世
陈忠实“绝笔” 为福建作家题小说名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年4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鹿原》作者陈忠实逝世
患舌癌,享年74岁;在农家小院写出史诗巨作
陈忠实(福州作家王性初摄)

N新华中新

西安向东,白鹿原上,白、鹿两家的纠葛在这里开始,史诗巨作《白鹿原》徐徐展开。为我们打开这一长卷的作家,却已离去。4月29日,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在西安逝世,享年74岁。文学评论家白烨告诉中新网记者,陈忠实患的是舌癌。陈忠实凭借长篇小说《白鹿原》获得我国长篇小说最高奖——茅盾文学奖。

人物 酷爱雪茄热爱足球

原,是陕西人对黄土高地的称呼。陈忠实出生在白鹿原下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中,他的大半生都在白鹿原上度过。从读小学到当民办教师、在公社工作,又调至区文化局,他没离开过那片土地。

他曾说:“我的创作正得益于我在乡村工作的二十年。特别是我在公社工作的十年,那时我不是以一个作家的身份去体验生活,而是以公社干部的身份进行工作。”

陈忠实酷爱雪茄,热爱足球,对人生的感悟,会用最简单直观的语言来描述:“馍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害怕揭锅盖。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所以馍就生了。”他就是以这种大智若愚的态度对待人生和写作。

对于自己不造话题,不惹纷争,陈忠实说:“在中国文坛上,许多作家都是这样的姿态,他们平凡朴素、淡泊达观,却始终不忘关注国家、关注民族命运,依然默默坚持着文学创作。”

故事《白鹿原》创作始末

上世纪80年代,陈忠实调入陕西省作协,这一次他结束了自己的“上班族生活”,回到了农家小院。在查阅了大量地方县志和听取当地老人的回忆之后,陈忠实了解到,自己的家乡曾是陕西呼应中国革命最早的地区之一,这些燃起了他的创作热情。

《白鹿原》的创作,构思与准备两年,提笔写作四年,其间经历许多艰辛。生活负担重,家里的老屋破败不堪却无钱修缮。陈忠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创作的,遇到下雨天,家里甚至找不到一块不漏雨的地方睡觉。后来,陈忠实就借住在亲戚家的小屋中,一张小桌、一个板凳,成为他笔下中国乡村历史风云变幻的发源之地。陈忠实在农家小院一住就是10年,直到《白鹿原》出版,他才回到西安。

1992年,《白鹿原》面世,这部50万字的小说展现了陕西关中农村的历史变迁。这些年来,《白鹿原》不仅获得了我国长篇小说最高奖——茅盾文学奖,还先后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话剧、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至今,这部小说总发行量已超过500万册。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