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天下/国际
3上一版  下一版4
 
当前中日关系改善基础脆弱
印度热浪滚滚引发奇规 白天做饭会被罚坐牢
□简讯
德年出千余个行业质量标准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6年5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好“现代工匠”,国外“劳模”的精神追求
德年出千余个行业质量标准

N新华

今天是第127个国际劳动节。国外“劳模”精神的重要内涵,是做好现代工匠,这也是工业4.0时代国际劳动者们的重要追求目标。

瑞士 半数初中毕业生去技校

当国内莘莘学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决战高考、个别考生非一流名牌大学不去时,在西方发达国家瑞士,当地年轻人的求学、择业观却有所不同——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半数以上瑞士初中毕业生会选择进入各类职业技术学校。

正是这些人,日后将成为拥有熟练技术的瑞士“现代工匠”,是铸成“瑞士制造”基石的重要人才来源。在瑞士,技校之所以“火”,与当地人对于职业教育的社会尊重与认可程度有着直接关系,技校学生不会受到社会歧视。据统计,瑞士约有300余种职业技能的培训,职业技校体系相当完善,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合适工作,有的甚至在培训期间就被企业“预订”,报酬也不比从高等学校毕业的人差。

德国 从耻辱到标杆的逆袭

“德国制造”闻名于世,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事实上,“德国制造”并非自古就是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早在约130年前更多的是一种侮辱性符号。当时,德国刚刚步入工业化时代,抄袭其他国家的技术,仿造其他企业的产品。1876年,一名德国籍评奖委员会委员在一次世界性的展会上甚至公开表示,德国商品价格低廉、质量糟糕。

科隆大学历史学家英戈·克勒也承认,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制造”才成了世界范围内无可争议的品质保障。

痛定思痛后,德国每年制定超过1000个高规格的行业质量标准;建立行之有效的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不仅重视前沿行业或学科的领军人物,同时重视培养“蓝领”,发挥个人在普通行业中的专长;搭建完善的法律保障和认证监督体系等,这才让“德国制造”逐步成为标杆。

IBM 不断创新的“现代工匠”

在工业4.0时代,工匠精神还被赋予了创新的时代内涵。

IBM之所以屹立百年仍引领行业,绝非偶然,其发展的动力源泉得益于鼓励创新研发的机制。不断创新研发,将IBM服务融入世界各地文化,正是IBM员工所具备的工匠精神。

据介绍,公司每年投入约13亿美元用于研发工作,鼓励每个员工投身研发工作,一旦员工的创意被专利部门认可,公司即帮助员工申请专利并由公司支付相应的专利申请费。这使得IBM每年获得多达9000至11000个专利技术。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