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袁丽群/文 林丹/图
海都讯 一片拇指大小的“创可贴”值几千元,这就是技术的价值!这款学名“医用胶原膜”的尖端产品,是福建吉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镇店之宝”,因有助于人体组织再生修复,被运用于多项复杂手术中。该公司仅凭两项专利产品,年产值就达数千万元。更让人惊讶的是,千万产值背后是一支仅41人的团队。从研发到生产,从管理到销售,都由他们完成。“不求高量产,但求高精尖,个性化治疗,每一个都是精品。”福建吉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平说道。
“这款‘创可贴’,只有我们能做!”
吉特瑞公司,坐落在福州高新区海西高新产业园内,400平方米的办公面积在园区内显得很“低调”。但该公司生产的医用胶原膜,在国内医疗市场上却“独领风骚”。
“这一小片,长宽分别约5cm、2.5cm,能卖几千元;一张A4纸大小的膜,值24万元!”接受采访时,吉特瑞公司总经理袁平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形似创可贴的“小纸片”。她介绍,这就是公司的“镇店之宝”——医用胶原膜,在国内,只有他们一家公司能做,在一些复杂手术中,它被用于防止伤口粘连。
袁平举了个例子:在肌腱断裂手术中,充分止血后,需要拿一片“创可贴”包裹在损伤的肌腱处,用吉特瑞研发的产品,可对血管损伤做再生性的修复,而用一般的“创可贴”只可起到隔膜阻断作用,无利于再生,无法“补洞”。
“使用我们的产品,术后的愈合速度、效果,是其他产品无法比拟的。”袁平表示,在脊柱、颅内等复杂手术中,医用胶原膜的再生性修复作用更为明显。
研发耗时几十年攻克“排异”难题
一张实现组织再生性的“创可贴”卖得这么贵,背后到底是什么技术?采访中,记者试图到该公司的实验室内一探究竟,但被袁平婉拒,因为实验室属于公司的“秘密基地”,不允许参观。
“制作一张‘创可贴’需10道工序,但每道工序,最多3个人。”袁平告诉记者,公司上上下下就41人,但每年产值达几千万元。“我们做的是精准医疗,需专业人才。”记者注意到,公司的研发人员数量不多,但都是“学霸”,有些还是国内外的博士生导师。
袁平介绍,与市面上同类产品比,该公司最大的突破,在于材料不会引起人体的排异反应(人体的免疫系统能识别自己的和非己的物质,在病毒等抗原物质入侵人体后,产生抗体,最后消灭“入侵者”)、引发病变等问题。“原材料是牛腱,拿到手后,进行清洗、溶胀、冷冻等处理,最关键的是,通过酶降解法提取胶原,并去除胶原中的抗原肽,才能不引起人体的排异反应,仅这一项突破,就耗费了研发人员几十年心血。”
了解患者需求 产品获“新生”
据介绍,吉特瑞公司于1993年就将医用胶原膜及医用胶原修复膜这两大产品,应用于五官科及口腔科、骨科的临床试用。1997年,这两项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号和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002年,产品投入批量生产后,赢得市场好评。
“多年前,我们的老大张其清教授在家乡福州开会,聊起研发成果时,被一名企业家看中。”袁平表示,这次契机让老师们有了将研发产品批量推向市场的机会,“我也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一员,做研究30多年了”。
袁平告诉记者,公司成立后,并非一帆风顺,由于企业家对技术了解甚少,虽惊异于研发的特别,但并不了解患者的需求,无法指导产品升级等。“张教授接管公司后,将临床经验充分运用到研发、生产中,公司运行状况很快好转,按需让产品有了出路。”
据介绍,除以上两个产品外,该公司研发的3D打印人工骨也已基本完成临床实验。投入市场后,可实现不规则骨节的植入与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