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郑靓 李拯
海都讯 6棵树龄近400年的古茶树,参保保单1亿元人民币,由专业的技术团队负责养护已达10年。这几株长在岩壁上不起眼的灌木,造就了武夷山市今天红红火火的茶产业。它们,就是生长于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的高岩峭壁之上的“母树大红袍”。
近日,被“封存”10年之久的母树大红袍,将要重新开采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堪称“国宝级”的茶叶,又要“重出江湖”了?
禁采十年 每年修剪
在武夷山景区九龙窠内,共有6个品系(皆由种子发芽长成)的6株茶树,不是同一个品种,叶型、发芽期等都不一样。它们,就是“传说”中的母树大红袍。今年,是母树大红袍禁采的第10个年头,为何会传出重新采摘的消息?
为此,记者联系了武夷山市茶业局茶科所专家徐先生。他告诉记者,5月12日上午,武夷山市茶业局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对母树大红袍进行日常管护、修剪,并没有采摘母树大红袍并精制茶叶,请广大网友勿传“谣言”。徐先生说,母树大红袍不是一般茶树,已被禁采十年之久,为促进芽梢生长,每年春夏之际,待芽壮实后,都要对茶树弱枝进行修剪。
20克母树大红袍 曾拍出20.8万
据介绍,母树大红袍曾连续创下“天价”交易记录。如1998年首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20克母树大红袍售出15.68万元。7年后的第7届武夷山茶文化节,同样是20克母树大红袍,拍出了20.8万元。
2006年,为保母树良好生长,遂停止了采茶。从那时起,技术人员每年都会对母树大红袍进行修剪,并建立详细的管护档案,严格保护“大红袍”茶叶母树周边的生态环境。2005年最后一批采制的20克母树大红袍,则于2007年10月18日,被送进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