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养东 陈丽明/文 马俊杰/图
海都讯 在莆田涵江集奎村,一条狭小的古官道穿村而过。北面是建于南宋建炎年间的集奎新桥,比宁海桥还早了200年,南面则是建于南宋的万寿桥,两座桥及古官道内的集奎功德祠均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这条官道是古时南北洋和沿海各乡镇前往涵江的必经之路和交通要道,如今包括两侧的古民居和祠堂都保存较好。村民们称,这是古人智慧的体现,也见证当年的辉煌,希望能好好保护。记者了解到,该处已纳入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将进一步保护。
古官道穿村而过 曾是旧时涵江要道
沿着村头的新桥,观音阁下的一条小道笔直向前,直通南侧万寿桥头的北极殿。小道长约两百米,怀着寻幽之心漫步其中,会让整个人都安静下来。
走在这条宽仅3米多的水泥路上,在周围墙砖红瓦的掩映下,依稀能感受到旧时的繁华。不少老人坐在路旁的椅子上读报,也有三五街坊在一起闲聊,一幅祥和的画面。靠近万寿桥的石椅上,几位村民摆上一两壶美酒,三四道小菜,畅聊古官道当年的无限风光。
路旁的老人向记者讲述,这条穿村而过的小道尽管狭窄短小,却是一条古官道,道路两侧有好几座气势恢宏、构筑典雅的明清古建筑和祠堂。古官道的两头各有一座堡式的骑楼观音阁,南称南海岸观音阁,北称龙头观音阁,常年香烟缭绕,善男信女虔诚朝拜。
而且在旧时,这条官道是进出涵江的一条交通要道,是莆田南北洋与沿海各乡镇往来涵江的必经之路。老人回忆,直至上世纪70年代,这条古官道依然繁华。
南北两座古桥 桥墩完整稳固
在古官道的南北侧各有一座文物古桥,其中集奎新桥是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所建,比宁海桥早200年。宁海桥建于1334年,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跨径比我省著名的五里桥和洛阳桥还大。
在明代倭寇袭占莆田时,集奎新桥被毁损,明万历四十三年由凤山寺僧慧性募捐修复。石构四墩五孔梁桥,跨于延寿溪入海口上,全长58米,宽3.5米,在1993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南侧万寿桥建于南宋,跨于白塘湖上,全长47米,1992年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涵江区文管办有关负责人贾先生介绍,两座古桥因水灾、生产生活、早期不合理利用等原因遭到一些损坏,但经过后期修缮,目前桥面和桥墩较完整稳固,也在桥面上设立石块,防止重型车辆通行等。目前,该处已纳入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后期将进一步保护。
记者了解到,旧时涵江因工商业的繁荣,被誉为“小上海”,同时因水网发达,也有“东方威尼斯”的称号,而萝苜田是涵江至今仍有这种遗韵的核心片区。作为莆田近现代港口商贸发展的主要片区,萝苜田是莆田乃至福建近代沿海的商贸水运枢纽中心。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涵江区西南部,是涵江历史最为悠久的街区之一,至莆田市区约12公里,保护规划总面积约36.61公顷,核心保护区面积约17.32公顷,其中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还有西洋文化的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