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李拯 邱也栩/文 黄启鹏/图
海都讯 第十四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6·18”),今天将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200多家企业参展,参会嘉宾超过1.8万人。本届“6·18”专设“双创”主题馆,“虚拟现实”、“福建智造”成为关键词。昨日,海都记者先行探展,可穿戴智能设备、3D打印机、无人机、碳纤维概念电动车……8大展厅亮点多多。展馆今日12时前仅向专业人士开放;今日12:00—17:00,以及19日—21日的每天8:30—17:00,免费向公众开放。
土壤修复 这个机器鼻子长
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后,土壤修复市场空间巨大。在昨日的院士专家馆,三明大田制造的土壤修复一体机格外引人注目。这款一体机通体黄色,似装甲车,光车轮就接近一个成年人的身高,前端还有一个约四米长的“鼻子”。
“以往的土壤修复设备只有零散的一两项功能,而这款一体机将进料、破碎、加钙、加热、混合搅拌、出料等功能进行有机集成。”大田威斯特公司技术负责人庄炜锋告诉记者,该设备适用于砂性、黏性等多种土壤介质,处理能力为20~160立方米/小时。
庄炜锋说,处理时,该一体机将修复药剂与受污染固体介质充分混合,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加热处理,全面钝化受污染介质中的重金属,并去除病原菌,增加肥力达到绿化种植土壤标准。近期,它将在大田率先投入使用。
机械手臂 能写出工整汉字
巨大的机械手臂,握住一支细细的水笔,只要工作人员摁动按钮,就能在白板上一笔一画地书写工整的汉字。福州一家智能机器人制造企业,入驻了全省首家以机械制造为主的众创空间——智造空间。
“双创”,是今年6·18主展馆的主题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各种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福州的创客空间里,大多数是互联网企业,创业成本较低、硬件要求不高。”负责人陈雪静告诉记者,“智造”空间另辟蹊径,以培育智能装备、智能产品、机器人等项目为重点。陈雪静认为,制造业的发展,才是经济振兴的根本所在,“就像这个写字的机器人,制造者的最终目的,是将它用于工业生产,达到机器换工的目的。”
“我们的空间里,有价值千万元以上的最先进机械加工及检测设备。”陈雪静说,在“智造”领域创业,最大的难点就是设备投入太大,而智造空间里的设备,可租用给企业,以降低创业成本。
AR眼镜 让你成为千里眼
展会上,增强现实技术(AR)也大出风头。简单说,AR是现实场景和虚拟场景的结合,是在摄像头拍摄画面的基础上,结合虚拟画面进行展示和互动。
厦门超瞳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新研发的“大兵智能眼镜”。这款眼镜设计感十足,像一个高科技耳麦,只是它的前端装有一个800万像素的摄像头。记者戴上这款眼镜,将摄像头对准平面图上一台电力设备,设备瞬间被识别,演变为立体图像,还可放大缩小,看清每一个细节。
“智能眼镜采集到的画面可以传输给云平台,接入系统的所有人,都可以共享眼镜带来的千里眼、顺风耳。”超瞳科技副总经理赖兴华说,借助这种技术,手术台前的医生就能把手术情况实时传送给其他专家,相隔千山万水,也能做到隔空会诊;检修人员戴着眼镜操作设备,设备型号、参数、使用记录,一目了然。据了解,目前该设备已经应用于龙岩电力系统的运检岗位。
最大管道 直径4米、3D打印
展会现场,泉州路通管业现场展出了中国最大的化学建材管道,直径足有4米。
“这是中国第一条‘连续缠绕玻璃钢输水管道’。”负责人温先生告诉记者,其原材料包含纤维玻璃、树脂、石英砂等,管壁由3D打印制成,与混凝土、金属等材质相比,不仅重量更轻、寿命更长,耐腐蚀性也更强。
温先生做过实验,将混凝土管道和他们的产品一同放入盐酸中,一周后再取出,混凝土已被腐蚀得不成样子了,但他们的产品却没有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被腐蚀程度相差了90倍。”据介绍,这样的“巨无霸”,目前国内还没有投用,但同材质的2米、1.6米管已得到广泛使用。
同样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关的,还有一排排五颜六色的生态透水砖,它们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利器”,同样来自我省本土企业。记者现场打开淋浴花洒,水流迅速从透水砖渗下,透过足有十几厘米厚的砖块,不断流入“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