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锟/文 通讯员 陈希龙/图
海都讯 福清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福清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春风,抢抓“四区叠加、一区毗邻”的发展机遇,深入推进福州新区福清海港新城开放开发,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向前奔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绘就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磅礴画卷。
产港城融合发展
作为一座因开放而兴、靠改革而起的沿海城市,福清一贯坚定以港兴市,实施大开放战略,发展开放型经济,充分发挥侨多台近、民资雄厚等优势,坚持产港城融合,推动产业、港口、城市联动发展。
5年来,福清全面实施“三维”项目对接,京东方、福清核电“华龙一号”、江阴千亿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区、福清通用航空产业园等一批龙头项目相继落地、建成、投产。港口建设如火如荼,形成了江阴、元洪南北两大港区互动发展之势。福厦铁路及江阴港支线、渔平高速公路及江阴疏港支线等快速通道相继建成,全面建设环城、滨江、滨海等快速通道,构建起快捷完善的临港集疏运体系,拓展了港口经济的发展腹地。
江阴港区现已建成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开通韩国、美西、西非、欧洲、南非等国际航线和香港、台湾直航航线,集装箱吞吐量从2010年的65万标箱提升到2015年的113万标箱。正因此,福清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成为连通内地、对接两岸、走向世界的重要枢纽港口城市,迎来了海铁联运新时代。
伴随着福清海港新城建设的推进,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加速向产业园区涌进,集聚效应日益凸显。融侨开发区、江阴工业区、元洪投资区、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自贸区福清区块和龙田、镜洋等国家级、省级园区竞相迸发、快速崛起,福州保税港区(一期)正式封关运作。2015年主要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1100亿元,约占全市总量的四分之三。电子信息、塑胶、食品、化工新材料、玻璃、电力、纺织、医药等8大产业集群垒大做强。目前,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有181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23家,冠捷科技集团、福耀集团、捷星显示科技、祥兴集团等一批“旗舰”企业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现代农业迈出新步伐
作为农业大市,福清农业产业化继续向纵深推进,已形成以水产、畜牧、蔬菜三大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格局。全市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花蛤垦区土池育苗基地、2家国家核心育种场、4家国家级大棚蔬菜生产标准园、51家福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田园是公园,田埂变绿道。福清现代农业发展更是先人一步、快人一拍。
农业品牌建设成效明显,福清摘取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等6张国家级农业名片。获得渔溪龙眼、一都枇杷、福清高山羊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首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福清市出口蛋制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全市共有17家企业55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21家企业39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第三产业跃上新层次
人们还清晰记得,就在2014年12月5日,总投资45亿元的福清万达广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福清新的商业中心和城市地标建筑。这标志着城市综合体成为拉动福清商贸业发展、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的新引擎。
如今,在福清城市西区,伴随着福清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生活广场、万达广场、裕荣汇欧尚百货和五星级创元千禧大酒店的建成,大型购物中心、商业街、步行街等城市商务地标性建筑和优质商业集群孕育而生,城市中央商圈已然发挥吸金效益,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
此外,永鸿文化旅游城、东壁岛旅游度假区正加快建设,火车站现代物流园、福泽山水文化旅游综合体、福清公路港项目呼之欲出,第三产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大商贸、大旅游、大物流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数字最有说服力。以下一组数字见证了福清5年来的发展: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2010年的13.5∶50.7∶35.8调整为2015年的11.6∶51.0∶37.4(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477.4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783.2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从2010年的42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8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1033.8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1486.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800亿元,都实现年均两位数的增长。县域经济实力和科学发展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在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的排名提升到第2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