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1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你不说,别人就会猛说、胡说”
建立应急新闻机制 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年8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不说,别人就会猛说、胡说”
国办发文,就政府部门舆情回应、新闻发布做出流程化规定,明确回应部门、时限、内容、方式;海都记者采访专家,解读新规

N海都记者 李拯 实习生 林斯妤

海都讯 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新型传播方式不断涌现,政府的施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舆情事件频发多发,加强政务公开、做好政务舆情回应日益成为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政务公开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下称《通知》),专门就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的舆情回应、新闻发布做出流程化规定。《通知》在回应部门、时限、内容、方式上均有明确。

与互联网对政府治理的要求比,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存在工作理念不适应、工作机制不完善、舆情回应不到位、回应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通知》将如何改变现状?昨日,海都记者专访了全省突发事件应急新闻处置暨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授课专家之一——中国记协书记处原书记、人民日报高级编辑顾勇华。

利用主流媒体力量是政府“必修课”

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有些政府部门的新闻发布会姗姗来迟,一时舆情沸腾。

此类现象并不鲜见。顾勇华认为,随着新技术、新媒体、新传播渠道的运用,当前的舆论环境十分复杂,与此同时,权威信息源——政府部门却还没有真正从“多干少说”等传统理念中走出,“移动互联之前,你不说,传统媒体会帮助说;如今,你不说,别人就会猛说,甚至胡说”。

“媒体须尽快获得权威信息,我们就要满足这个要求。”顾勇华说,如何利用主流媒体力量、增强与媒体打交道能力,是政府部门的“必修课”。

我省各厅局、各地方多位新闻发言人也表示,工作中总结出这一经验——舆情来势凶猛,如果不能把握主动权,那么在后面的引导中将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若在舆情出现之前或之初,就主动公开信息,将为舆情引导带来极大便利。

应急新闻处置 有“黄金24小时”

在自然灾害、重大事故之后,统计、核实、上报、发布得不准确、不及时,就会让人们对政府公信力产生质疑。为此,《通知》明确要求,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下,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其他政务舆情在48小时内回应。

“规定时间限制是《通知》的一大亮点,和过去‘第一时间回应’的表述相比,有了明确标准。”顾勇华告诉记者,“时限并非随意设置,而是遵循传播规律的。”他认为,24小时是应急新闻处置关键时间节点,就像救人的“黄金72小时”。

记者提出,以当今的传播速度,24小时是否仍偏长?顾勇华表示,须给政府部门了解真实情况的时间,“如果2小时内就发布,事情都还没搞清楚,反而会造成消极影响,回应的速度,要建立在真实、权威的基础上。”

他说,如果仓促发布加上新闻发言人业务能力不够强,就可能导致舆情应对失败。

明确责任主体 不再是“无头苍蝇”

责任主体不明,也会给突发事件应急新闻处置工作制造障碍。顾勇华指出,一些领导有“我回应是不是就要我承担责任”的误区。

为此,《通知》分涉及国务院、地方、多个地方、多个部门舆情的4种情况,分别明确了须“站出来”的政府部门,也要求回应时必须围绕关键、实事求是,不能自说自话。顾勇华表示,新规定比过去要成熟得多,有规可循,才不会像“无头苍蝇”。

顾勇华统计,全国32个省区市(兵团)中,已有31个提供了新闻发布制度相关文件,28个制定了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或相关文件。包括福建在内的12个省区市有关领导,曾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

延伸阅读

《通知》干货都在这里

国办印发《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形成了一套回应政务舆情的机制,其最大的亮点在于,从多方面入手,让部门负责人和新闻发言人在面对舆情时无法推卸,正面给予回应。海都记者精心梳理,从以下五个方面解读《通知》。

1 哪些部门回应?

国务院重大政策重要决策部署 第一责任主体 国务院相关部门

地方政务舆情 第一责任主体 涉事责任部门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

涉及国务院重大政策、重要决策部署的政务舆情:国务院相关部门是第一责任主体。

涉及地方的政务舆情:

1.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回应,涉事责任部门是第一责任主体,本级政府办公厅(室)会同宣传部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2.涉事责任部门实行垂直管理的,上级部门办公厅(室)会同宣传部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涉及多个地方的政务舆情:

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是舆情回应的第一责任主体,相关地方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行回应。

涉及多个部门的政务舆情:

1.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回应工作,确保回应的信息准确一致,本级政府办公厅(室)会同宣传部门做好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工作;

2.对特别重大的政务舆情,本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指导、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做好舆情回应工作。

2 哪些重点回应?

对政府及其部门重大政策措施存在误解误读的;

涉及公众切身利益且产生较大影响的;

涉及民生领域严重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

涉及突发事件处置和自然灾害应对的;

上级政府要求下级政府主动回应的政务舆情等。

3 什么时间回应?

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 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

其他政务舆情 48小时内回应

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其他政务舆情应在48小时内予以回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

4 回应哪些内容?

回应内容应围绕舆论关注的焦点、热点和关键问题,实事求是、言之有据、有的放矢,避免自说自话,力求表达准确、亲切、自然。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或吹风会进行回应的,相关部门负责人或新闻发言人应当出席。对出面回应的政府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自主空间,宽容失误。

5 没做到怎么办?

各地区各部门要将政务舆情回应情况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纳入考核体系。

要建立政务舆情回应通报批评和约谈制度,定期对舆情回应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对工作消极、不作为且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约谈;对不按照规定公开政务,侵犯群众知情权且情节较重的,会同监察机关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