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公交引领城市发展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6年8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公交引领城市发展
近年来福建省运管局大力推动全省公交事业发展,交通部举办“我的公交我的城”大型宣传活动,以厦门为范本,把脉福建公交事业发展方向
BRT高架桥
社区公交
山区公交

N海都记者 陈超

海都讯 每一个城市,都是在清晨公交车引擎的轰鸣声中醒来的。一辆辆公交车,就仿佛一个个红细胞,沿着城市血脉般的大街小巷,把每一位乘客安全地送到目的地。一个城市、一个省份的公交系统是否完善,不仅与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位市民息息相关,更反映着这个城市、这个省的发达程度。近年来,福建省运管局在投资安排、设施用地、路权分配、财政补助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有效满足了“互联网+”下群众出行新需求,初步建立供需基本平衡、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在福建,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是公交发展的典范。日前,由交通运输部主办的“我的公交我的城”大型宣传活动,把东南线收官之站定在厦门。各大中央媒体,纷纷齐聚鹭岛,一探厦门公交发展的先进经验,希望在厦门,把脉福建未来公交发展的方向。

厦门BRT:全程高架成就运力奇迹

在厦门,BRT并不只是一种交通工具。2008年开通运营以来,全国首条全程高架且专用的厦门BRT,已经成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到厦门必去景点。安全、便捷、高效、快速,是乘客对厦门BRT的一致评价。

BRT究竟有多快?12日下午,海都记者也跟随媒体团成员,从BRT厦门火车站站点上车,坐上快3路,前往前埔枢纽站。飞驰在专用高架桥上,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完全不用担心堵车。7.2公里的路程,只花了十多分钟。而如果是乘坐私家车,这一段路,至少要花费半小时。“坐BRT,去哪都快。以前开车一到高峰期,堵在路上的时间比真正开车的时间还要长。现在有了BRT,我的车是基本都没开了。”在车上,厦门市民刘先生得意地告诉记者。不堵车,比开车还要快很多,这也成为不少厦门市民不开私家车,选择BRT的一大原因。

作为全国唯一高架专用道的公交线路,厦门快速公交BRT目前共运营6条快线,日均客运量已达到33万人次。最令人称奇的是,BRT仅用5%的公交运力,承担了13%的公交客运量,堪称四两拨千斤。

社区公交436路:让公交车开到家门口

东荣社区位于厦门老城区。相比厦门其他区域平坦的地势,东荣社区则处于半山腰。此前,居住在此的上千户居民,因为没有公交线路覆盖,只能爬300多级阶梯回家。这300多级阶梯,让居民的家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

“以前没有公交车的时候,每天要么爬楼梯,要么打车。”东荣社区居民刘阿姨说,自己今年已经70多岁,以前每天回家都很辛苦。而东荣社区距离最近山下的公交站,有一公里,就是这一公里,让不少居民疲惫不堪。可由于通往东荣社区的海山路道路狭窄,不适合大型公交通行,普通公交车根本上不来。

老百姓的出行难,交通运管部门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为了解决这1000多户居民的出行问题。厦门交通运管部门协调各方,指定方案,终于在2014年底,开通了436路公交车。别看这436路公交车都是中巴,可它却让这1000多户有老有小的社区居民,告别了每天的爬山之苦,让公交车开到了山路上,开到了家楼下。

这条社区公交线路意义非凡,不仅方便了千余户居民出行,还串联起周边11个社区,受益人群近9万人。2013年起,厦门市运管部门在福建省运管局的指导下,推广社区公交,满足居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通过小型车辆将公交服务延伸到道路狭窄的社区和“城中村”,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山区公交:让乡村生活更美好

2016年3月,厦门市同安区安淡溪村通了公交车。79岁的村民李金英感叹“这是天大的好事”。

“以前下山到城区的儿子家,每次都要翻过两座山,再走一段下坡路才能搭上公交车。”李金英说,“为了赶上早上7点钟的首班车,往往需要5点半就起床出门。”

2010年起,厦门大力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将全市公交分为5个组团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票价,实现公交服务不分地域。目前,厦门全市具备通客车条件的268个行政村已全部通达公交,“村村通公交”工程实现了公交服务惠及最偏远区域,通村线路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同时也打开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大门。

乡村公交的建成和落实,实现了山村居民在家门口乘坐公交出行的梦想,同样也实现了公交服务与城里人一样的“同城同待遇”。

从“公交优先”到“优选公交”

“无论是BRT、社区公交还是乡村公交,在车上你遇到的各式各样的人,他们可能有穷有富,但是大家都可以平等地享受公交服务。”正如厦门市道管处工作人员所说,“公共交通建设,就是为了让所有人可以共享建设成果,并且便捷、从容、有尊严地出行。”

近年来,包括厦门在内的福建省各地市,在福建省运管局的大力推动下,公交事业飞速发展。2010年以来,全省共购置更新公交车1.3万辆左右,新购置城市公交车辆全部达到国Ⅲ及以上排放标准;新建公交站场项目90个,各设区市均新建了公交枢纽或首末站;中心城市公交站点500米覆盖面积达762平方公里,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提升至87%;中心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平均提高2~6个百分点。顺利实现了城市公交从“公交优先”到“优选公交”的跨越发展。

完善政策保障加大财政投入

同时,政策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围绕公交优先理念,进一步完善政府补贴补偿制度。截至2016年6月,福建省运管局协调安排省级补助12亿元,带动各地政府切实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各地通过市财政补助、公交站场用地无偿划拨、商业开发、出租车特许经营等形式,用于公交企业政策性亏损补亏。各地财政投入均比往年有所增长。同时,福州、厦门等地也在积极探索转变政府补贴补偿为购买服务,加快建立公交服务质量考评相挂钩的政府购买城市公交服务机制,科学制定与公共财政保障能力相适应的城市公交购买服务方案。

加快推广新技术和新能源装备,倡导绿色出行。近年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引进社会资本等方式,加快推进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和车辆更新,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以来,全省共购置更新公交车1.3万辆左右(全部达到国Ⅲ及以上排放标准),累计新购置清洁能源、新能源车辆7000辆,平均车龄达到在3年以下,新能源公交车达4092辆(仅2015年即完成2462辆),全面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3年内完成2700辆新能源车的任务指标。

在省级补助政策引导下,2011年以来各地陆续开工建设了90个公交站场,公交车辆夜间进场率达85%以上,公交停车场面积由87万㎡增长至218万㎡,带动交通投资近30亿元,有效缓解公交车辆夜间停车难问题。其次,打造快速公交系统。福州、厦门市已全面启动地铁建设项目,厦门市在主干道开通3条空中BRT公交线路,线路总长92公里,日均运量达33万人次。福州、厦门、泉州等城市均已启动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最后,完善公交专用道网络。指导各地人民政府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积极推广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系统,确保公交优先通行并提高公交专用车道通行能力。截至目前,全省公交专用道156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