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日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180万 助210名寒门学子圆梦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2016年8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180万 助210名寒门学子圆梦
2016“海都·利群阳光助学”落下帷幕,但爱心仍在路上
省红会、海都报、浙江利群公司为贫困学子现场发放5000元助学金
陈晓洁报考了上海的高校,希望去父亲曾经打拼的城市求学
连旭君说,路都是走出来的,自己会更加努力
考入北大的林荣说,读书是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最有效途径

N海都记者 黄义伟/文 肖春道/图 实习生 谢彤

海都讯 8月21日上午,2016年度“海都·利群阳光助学”励志报告会,在福州福建会堂举行。

今年的助学行动,自6月启动,海都记者兵分多路,赴莆田、宁德、永泰、闽清等地,采访寒门学子故事。同时,依靠各地志愿者入户调查,仔细甄别,确认资助名单。助学报道持续2个多月,引发社会爱心潮,共募捐180多万元,共资助210名贫困生,其中“一对一”认捐65人的大学四年学费,部分学子还获资助生活费。

这是海都报与浙江利群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第12次携手举办助学行动,12年来,行动组在福建资助了3400多名贫困学子,每人至少获得5000元助学金。

福建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部长徐义林,浙江利群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代表蒋双黑、卢彤生,海峡都市报社社长孙德坚、副总编辑倪可风、副总经理林华等出席了报告会,并有近百名读者到场聆听。现场播放的短片,是海都记者赴各地采访时抓拍的寒门学子生活学习场景,画面让人感受到这群孩子阳光向上的力量。学子代表讲述的求学故事,令不少市民潸然泪下。

“利群阳光”代表蒋双黑说,从2001年走到现在,利群阳光搭建助学平台为贫困学子略尽绵力,每一年都让人感动,希望和更多爱心人士共同前行。海都报社长孙德坚表示,海都报创刊19年来,立足民生,倡导公益,是海都报作为主流媒体肩负的社会责任,他勉励学子们保持刻苦勤奋的精神,学有所成,今后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省红会徐义林对积极参与助学活动的爱心人士表示感谢,并寄语学子常怀感恩之心、进取之志和乐观情怀,走好人生长路。

在海都读者的见证下,100名福建各地的寒门学子现场领取5000元助学金。他们即将带着爱心启程,迎接大学生活。

捐款仍在继续,这周还将结对子

此前,励志报告会的报道发出后,上百位市民前来报社,领取入场券,不少是家长带着孩子来聆听。陈女士带着上五年级的儿子前来,听完后对报告会赞不绝口,“我们的孩子过得太舒服了,不懂得吃苦,来听一听别人的故事,对他们很有启发。”不少市民在会后找到工作人员,表示还要给寒门学子捐款。

73岁的王师凯依伯,带着一份海都报来到会场。原来,老人在报纸上公示的贫困学子名单中,圈了10多名即将到福州读大学的学生,要资助他们生活费。王依伯说,他小时候是个孤儿,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才能读书、工作,退休后也有幸福的晚年。他希望能尽己所能,借助海都的助学活动,资助贫困学子,“也算是回报当初别人给我的帮助”。

筹备励志报告会的这几天,捐款电话仍响个不停,有的是大学校友会想组团助学,有的则是希望捐助同姓宗亲,更多的是不愿留名的爱心人士。大家的善举,让助学组深受感动。这周,我们将继续寻访寒门学子,对接爱心人士,进行最后一轮的“一对一”捐赠,不辜负每一份重托。

□现场特写

励志故事,令不少人感动落泪

“唉、唉,我想去上海,没钱只能去上海街头捡猪粪。”老爸曾经哼起的童谣,在陈晓洁心中默默播下梦想的种子。来自屏南一中的陈晓洁今年以理科566分,考入上海外经贸大学,她上台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高考故事。陈晓洁出生在屏南山村,父亲曾经闯荡上海打工,经常向女儿讲起上海,并哼起那首童谣。

陈晓洁最初想去上海,是希望能和父母团聚。但2012年,父亲积劳成疾,壮年病逝,给家庭造成沉重打击。晓洁非常思念父亲,希望能去父亲经常提起的城市看看,坚定了报考上海高校的决心。她在悲痛中振作,终于实现梦想,但贫困的家庭拿不出学费,成为横亘在她面前的难题。今年暑假,她第一次外出,就是前往白水洋景区打工,筹集学费。她说,我们都不希望贫穷,可是当我们别无选择遭遇贫穷时,我们就要学会把握贫穷给予我们的力量,一步一步向上走。

来自浦城一中的连旭君,爸爸骑三轮车载客,妈妈卖菜,她很小就跟着妈妈摆摊。父母为了给女儿更好的教育,带她来到县城。但她知道,自己和别的同学不一样,要加倍努力学习,才能摆脱贫困。今年,她顺利考上福州大学法学系,“路都是走出来的,我会加油,不辜负大家给我的帮助和鼓励。”

福鼎一中毕业的林荣以理科660分,考上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他也上台,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故事。10岁那年,父亲去世,他和母亲租住在小房子里,靠亲友接济生活。原本他觉得读好书只是完成任务,后来他认识到,读书是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最有效途径,在一次获得北大夏令营的机会后,他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他分享学习感悟说,“任何事都不要找借口,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有温情,有励志,有启迪,3位学子上台演讲,台下不少市民抹着眼泪,用笔和纸,记下这些感人的故事。

隔代互动,北大学子成偶像

在现场,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西方经济学博士余航,多年前曾作为志愿者参与助学活动。他向学子们讲述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关于大学社团、学业、爱情、就业的话题,一一详细道来,全场静静倾听。余航恳切勉励学子们,“要把学习作为一项终生事业,不要因为一些短期利益去赚小钱,忽视学业。”他也提醒学子们,跟中学相比,大学自由度高,诱惑很多,一定要保持初心,特别要保重身体,少熬夜多运动,“照顾好自己,是对家人最大的负责”。

“心为精英,行为平民”是余航提到的最深刻的观点。他希望年轻的学子们在内心要有精英的责任和担当,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人,在生活中要朴实无华,健康生活,勤恳工作。

在座的海都报副总编辑倪可风与副总经理林华均为北大毕业生,他们与余航隔代互动,聊起大学校园与社会责任的话题,引发学子思考。散会后,余航成为全场最大的明星,被学子们团团围住,继续探讨大学社团、勤工俭学、专业方向等话题。许多学子表示,余航已经成为他们的偶像,“真挚、朴实、光明,像一盏灯照亮我们心中大学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