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健康馆/保健
3上一版  下一版4
 
癌友运动比静养更重要
□公益讲座
不要让“老年病”影响晚年生活
五类人不宜穿“人字拖”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年9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癌友运动比静养更重要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通讯员 吴志

福州的老李已退休在家,前段时间查出患有前列腺癌。成天“宅”在家里静养,让老李觉得无精打采,时不时还觉得胸闷想呕吐。“运动是抗癌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应当成为癌症标准治疗的一部分。”对此,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主任、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主任医师说,哪怕最微小的活动,比如一边看电视一边适当走动,对癌症患者都是有益的。

癌症病人也要适量运动

一般来讲,很多家属都不赞成病人多运动,认为癌症是一种消耗性疾病,所以要静养多休息,避免体力消耗,大不了下下棋、看看电视就行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不注意锻炼,就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直,机体功能障碍,机体免疫细胞减少,器官组织功能退化。一旦癌症确诊之后,患者的情绪会变得很糟糕,疲惫、乏力。患者会有数月甚至长年挥之不去的疲劳感,化疗和放疗则让体力下降。而长期的住院和卧床更让人变得懒散,因此即使是癌症病人也要进行一些适量的运动。

肿瘤病人应在全面检查身体之后,根据个人生活方式、身高、体重、年龄、日常消耗、个人体质等,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和强度。如恢复良好,无禁忌症,散步、气功、太极拳,或是做操、慢跑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而放、化疗之后的患者,锻炼也没有太多的限制,如身体情况允许,应尽早开始锻炼,强度可逐步加大。

肿瘤病人在住院期间,缺乏锻炼场地,可以选择一些占地少的方法锻炼,如散步、按摩等;早期离床活动,可由家属搀扶在病房里走动,促进身体各部机能的恢复。一旦病情好转,出院休养则可根据自己的基础、体质、爱好、环境选择。地势平坦、空气新鲜、有花草树木、较为清静的地方为较好的环境。运动还能改善人的情绪,消除忧眠和烦恼,锻炼意志,增强战胜癌症的信心和毅力。

量“癌”设计“运动图”

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应当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肺癌病人可通过吹气球或做腹式呼吸,来恢复或增强肺功能。运动系统肿瘤,如骨癌等病人,往往因病情做过截肢手术,术后锻炼应以恢复运动功能为目的。胃癌、肠癌、肝癌等患者的锻炼则应以适应新的饮食生活习惯为目的,可以通过适量运动改善消化功能。乳腺癌病人在术后更应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尽快恢复患侧肢的关节、肌肉功能。

欧阳学农主任医师也强调,肿癌患者锻炼到自我感觉舒服时就可以结束,不可因感觉良好而贪多,导致精神疲倦。如何判断是否超负荷运动?首先是自我感觉,如果运动时出现轻度呼吸急促,感到有些心跳加快、周身微热,运动过后全身有轻松愉快的感觉,这表明运动适量;其次是心率,运动使心率增快才能达到锻炼效果,但运动过程中一般要保持心率在每分钟150次以内。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