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洪德木
海都讯 再过几天就是传统中秋佳节,在梅妃故里的莆田,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一直流传着一个美好的传统习俗。在每一年的八月初一到十五中秋节期间,出嫁的女儿都会送礼物到娘家,俗称为“送秋”,以表达尊亲、爱亲的传统美德。而如果是刚出嫁的女儿第一年给父母“送秋”,仪式则是非常隆重,要请来整个家族的人,把女儿带来的礼物一一展示出来,体现出女儿对父母的孝心。
“送秋”礼物都含美好寓意
在市民小周看来,每年的“送秋”都是她最开心的日子,因为可以和父母亲团聚在一起吃饭,“毕业后就在外地工作了,嫁出去之后,再加上工作很忙,平时回家看一趟父母也不容易。因此在中秋节之前,每一年都会到娘家‘送秋’,时间没有固定在哪一天,基本是在临近中秋节的时候。”
小周告诉记者,在以前,“送秋‘送到娘家的礼物都要由出嫁的女儿亲自挑出门,并亲自送到娘家。“送秋、送秋,主要在一个‘送’字上,这是给父母送孝心,肯定要自己亲自挑送的。”小周笑着说,不过,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只要挑进娘家门就可以了,但孝顺的心意一直都在。
记者了解到,在“送秋”的当地习俗中,如果是第一次“送秋”的话,仪式就非常隆重,娘家人要请来整个家族的人,把女儿带来的礼物一一展示出来,体现出女儿对父母的孝心。“因为我今年不是第一次送秋,仪式就比较简单。”小周说,送秋的礼物一般包括有米粉、芋头、月饼、板栗等,还有衣服、鞋子、袜子、围巾等给父母过冬用的生活用品。
不管仪式是简单还是隆重,米粉和芋头是一定要有的,“据说,米粉代表长寿,因为米粉的形状像老人家花白的胡子,又长又白,意为长寿;而芋头,莆田本地话谐音‘熬’,以前日子比较清苦,都说熬一熬,一年又过去了,中秋吃芋头,意为熬过苦日子,生活就好了。”
娘家人“做秋”邻居都来帮忙
女儿来“送秋”,娘家人就要在当天“做秋”。在这一天,娘家人就要用女儿送来的礼物做一桌“团圆饭”。
“做秋”也指一家人做芋头、米粉、豆腐丸、糯米粿等食物。哪一家的女儿有回娘家送秋,娘家就要“做秋”,很隆重。“这时候,邻居家也都会过来帮忙,一堆人在一起做事,一起做豆腐丸,一起做糯米粿,很欢庆。”
“‘送秋’的传统一辈传一辈,到如今,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但送秋团圆饭,父母一定要吃女儿送来的礼物,这样才算有福气。”小周说。
“做秋”团圆饭除了用女儿“送秋”送来的礼物外,还要有猪蹄、豆腐丸,而且必须要有猪的后腿。“为什么用后腿不用前腿的讲究据说是,前腿代表男孩,后腿代表女孩,‘送秋’主要是指女孩送回娘家,所以要有后腿,做豆腐丸则是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这一天,女儿和娘家人一起‘做秋’,不仅仅只是在物质上尽孝,也在精神上关心体贴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