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盛钟/文 马俊杰/图
海都讯昨日上午,莆田市第七次党代会开幕,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莆田市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主动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富市、绿色惠民,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丽的莆田;到2021年,莆田地区生产总值要超3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美丽与发展同行建海洋经济强市
报告指出,莆田市将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让美丽与发展同行。以龙头项目为依托,着力做大做强化工(纺织化纤)新材料、食品加工、工艺美术等支柱产业,培育壮大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商端化、集聚化发展。
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应用集成与跨界融合创新,培育绿色经济新动力。推动港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健康养老、家政服务、商贸流通、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同时坚持陆海统筹,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推动跨溪南进拓展城市新区
报告提出,要做大做美莆田中心城区,推动跨溪南进,拓展城市新区。全面推进城市设计工作,提升城市景观风貌,营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宜业宜居环境。
同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小城市试点和特色小镇创建为抓手,注重“一镇一品一业一链”,打造文创小镇、珠宝小镇、电商小镇、旅游小镇等。
莆田的农村地区也有福音。报告称,要把农村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开展以乡村保洁、污水处理、危旧房改造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载体,整体推进“幸福家园”建设;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保护力度,让广大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完善铁路公路网争取开建莆田机场
莆田因港而立、依海而兴,港口资源是莆田未来发展的一大优势。报告指出,要加快湄洲湾、兴化湾联动发展,合理保护利用平海湾,续建一批深水泊位和港航设施,力争港口吞吐能力、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着力构建煤炭、矿石、木材、油品、天然气、粮油等仓储基地,打造东南沿海大宗散货交易中心。
为提升港口集疏运能力,莆田市将建设福厦铁路客运专线莆田段,推动长乐至莆田、莆田至仙游、莆田至湄洲岛城际轨道,向莆铁路货运专线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形成“一环两纵一横”铁路网。完善“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全面建成“三纵一横三联”国省干道,实现“镇镇20分钟上高速”。争取开工建设莆田机场,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零换乘。
建设世界妈祖文化中心
莆田市将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基础,深入实施生态市战略,积极创建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和全国水生态试点城市。全力整治南北洋水系和城区河道,进一步改善木兰溪、萩芦溪流域生态环境。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绿色城市、绿色通道、绿色村镇、绿色屏障“四绿”工程。
以湄洲岛为龙头,进一步发挥妈祖文化独特优势,挖掘宗教文化、禅武文化、工艺美术、九鲤湖等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工艺旅游、生态旅游、养生旅游。完善旅游生态圈,努力把莆田打造成为妈祖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力争设立世界和平论坛永久性会址,建设世界妈祖文化中心。
莆田学院和湄职院将迁建
在民生福祉方面,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实施名校带弱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莆田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迁建,积极发展特殊教育、老年教育,全面建成教育强市。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体系,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化养老、医保、工伤等制度改革,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支持老少边岛相对落后地区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