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陈晋/文马俊杰/图
海都讯 提起莆田仙游县书峰乡,便会想起这里的枇杷味美汁多。不过,书峰乡还有一个特产闻名遐迩,便是蓝靛。作为省内唯一一个蓝靛产区,仙游县书峰乡的蓝靛曾供给了全国50%的衣服染料。从古至今,家家户户都制作蓝靛,工艺代代传承。
近日,记者走访了仙游县书峰乡蓝靛产区,探寻这个古老工艺,了解植物染料蓝靛的制作过程。
一年两季采摘 马兰草喜雨怕晒
“除了枇杷,马兰草也是书峰乡家家户户都种植的,目前是书峰村和四黄村种植最多。”仙游县书峰乡四黄村村主任黄镜平介绍,蓝靛的原料为马兰草,在仙游当地俗称青黛,每年丰收两次,一次在清明,一次则是中秋。
马兰草喜雨怕晒,对光照、雨水、温度特别讲究。黄镜平说,书峰乡海拔在400米左右,常年雨水丰富,非常适合种植马兰草。而马兰草是制作植物染料的原料,村民从中提取蓝色,用来为衣服染色。其技艺和制作手法,至今不变。
记者了解到,种植马兰草的土地,一般在3年后,会换种水稻,以此让土地得到改良,之后便可再种马兰草。
千年打蓝技艺 代代相传至今
9月每天早晨6点,黄镜平就开始忙碌,他要用仙游特有的马兰草制作植物染料蓝靛。据悉,收割后的马兰草需要放在特有的池子中浸泡约60个小时,马兰草中的绿色物质会融入水中,之后再加入熟石灰,整个池子变成蓝色。
“加入熟石灰前,必须先将马兰草捞起,而熟石灰的调配比例也很讲究。”黄镜平说,一般是100斤的马兰草配7.5斤的熟石灰,之后,就是最重要的工序——打蓝。
记者在现场看到,村民们拿着木棍在池子中不停搅拌,池面上渐渐浮出了淡蓝色的泡沫。“泡沫是质量最上层的蓝靛,叫蓝花,含靛蓝程度最高,只要捞出晒晒,就能制作成蓝靛,无需过滤,但其产量很低。”黄镜平指着池子说,整个搅拌过程需要25分钟,之后便是沉淀和过滤,再将沉淀下来的物质捞出放在麻袋中晒干,用手捏成条状,形成成品的蓝靛。
“整个制作手法据说是从宋朝传承下来,一点都没有变。”黄镜平告诉记者,10斤的马兰草只能产出6两的蓝靛,因此要大规模制作,难度较大。
技艺濒临失传 正谋求销路
采访中,记者发现,制作蓝靛的村民都是老一辈人,年龄都在50岁以上,技艺濒临失传。由于产量不多,前来收购的中间商并没有给出合适的价格。
“前两年,收购价格在每公斤38至40元不等,但这两年价格降至20元。如何打开销路,并提高收购价是关键。”黄镜平说,他们正在为蓝靛申请相关的原料证明,如质检报告、无污染原料等。申请通过后,可让大的厂家过来收购,价格自然就高了,村民的收入也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