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养东 文/图
海都讯 随着新操场、新教室逐步投用,仙游县盖尾镇岭头村的岭头小学焕然一新,留住了本村学生,还吸引来外村学生,年轻老师也愿意留下教学。而在几年前,这所农村小学因为生源不断减少,当地政府有计划将这所学校撤并,学生分流到别处。好在,在岭头村村委会、老年人协会等的努力下,再加上上级部门政策倾斜,岭头小学硬件、软件设施不断变好,学生人数逐步上升,办学水平也不断提升。
办学条件滞后 学生少至50余名
岭头村位于盖尾镇东北角,距仙游县城25公里,村民大多在外经商或务工,岭头小学创办于1968年,算是较早的小学,学生最多时有数百人。但是,由于村民外出流动大,加上岭头小学办学条件未得到改善,家长们也把孩子送到别处更好的学校就读,因此造成岭头小学学生人数逐年下降。
“六年前只剩下50多名学生,哪里还像一所学校。”岭头小学的郭校长介绍,因此,盖尾镇政府和仙游县教育部门当时就计划将岭头小学撤并,学生都分流到隔壁村的小学。如此一来,村里的学生不但上下学要多走数公里路程,而且增大安全隐患,上学成本也高了。“留在本村上学的条件本来也不好,村民当然不希望撤并。”村民高先生说。
岭头村村支书高良杰说,村民反对只能保住学校一时,于是村里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关爱团,募集资金后第一步改造装修了教师宿舍,又花8万元修建食堂,改善老师们的生活环境。“以前条件太差,吃住问题都不能解决,当然没人愿意留下。”老年人协会的负责人李庆敖告诉记者,有老师在才能让学生回流。除了改善吃住,老年人协会还给兼教英语课的年轻老师发放补助,每年拿出1.6万元奖教奖学,尽最大能力留住老师。
村民筹资政策倾斜 学生有了新教室
“老年人协会用心帮助学校,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高良杰说,岭头村有500多户人,很多人都响应老年人协会的号召,加入帮助学校的行列,学校有困难时都会进行“众筹”。据介绍,从2011年成立到2015年12月31日,老年人协会关爱团共收到捐款1053125.64元,这些捐款来自23个单位和592名个人。
有了资金支持,岭头小学也有了新面貌,原来的操场是泥土地,设备简陋,学生没有锻炼的好场所。于是,关爱团共出资了13万元,上级部门出资28万,一座面积3700平方米的新操场上个月投用,学校变得更加“高大上”。
在村民们努力的同时,上级部门也开始从政策扶持方面向岭头小学倾斜。该校教学楼原本是1992年建的两层砖混结构,由于使用年限已久破烂不堪。在获得校安工程建设的资金支持后,破旧的教学楼转眼变成了崭新的三层框架结构教学大楼。目前,该教学楼已投用近一年。
郭校长介绍,盖尾镇共有25所乡村小学,岭头小学原来是最差学校之一,这些年办学条件得到提升,现办学水平已经处于中上。目前,全校共有学生199人,除了本村学生,还吸引不少外村学生前来就学,不会再有年级断档的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