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养东 文/图
海都讯 “大蚶山踞埭头,宛如盘龙入凡尘……”在莆仙戏进校园试点学校戏曲合唱比赛上,秀屿区埭头中心小学带来的原创莆仙戏节目,让所有评委眼前一亮,一举夺得大赛第二名。
据评委介绍,对于乡村小学来说,能在城区小学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记者了解到,莆仙戏曲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现已有21所小学成为试点校,挖掘了不少有天赋有潜力的莆仙戏少儿爱好者,并在各大赛事夺奖,为中国现存戏剧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莆仙戏注入新活力。
每年举办赛事已出版两本教材
市教育工会副主席、莆仙戏曲进校园项目负责人肖建珍介绍,2012年、2014年在暑假组织试点学校举行“莆仙戏曲进校园”唱腔比赛,参赛学生近千人。2013年举行“十音八乐”演奏比赛,共有18支试点学校组成的演奏队伍,七百多位学生参赛。
“小学生们化着妆,穿着莆仙戏服,为南戏活化石注入了新活力。”肖建珍告诉记者,在今年举行的莆仙戏曲合唱比赛上,各个学校“百花齐放”,尤其是不少乡村校园,在艺术氛围、软硬件设施较差的情况下,仍然能演绎出莆仙戏的精髓。这些赛事培养学生的兴趣,让莆仙戏传统音乐、器乐成为青少年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教学方面,经过莆仙戏曲艺术家们研讨编写方案,收集具有代表性且简单易懂易学的曲目和剧本片段,并收集名剧图片、音像制品等作为校本教材的内容。目前,已经出版了《莆仙戏剧本、曲谱选编》和《莆仙戏曲进校园乡土教材》2本专门适合小学生学习的莆仙戏教材。同时,各试点学校将莆仙戏曲纳入小学三、四、五年级音乐课教学计划,确定每两周在音乐课或地方课程中调整一节作为“莆仙戏曲”课程,各校还组建了莆仙戏“十音八乐”演奏队和莆仙戏表演兴趣小组。
“学校会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设置和师资方面作出调整。”肖建珍告诉记者,并非所有的试点校都有请老艺人来授课,但目前已举行三期音乐教师莆仙戏唱腔培训,各个学校的音乐老师就会教莆仙戏。
试点效果显著已多次获奖
2015年10月,在“福建省首届中小学生戏曲比赛”,全省共收到30余部参赛作品,莆田选送的《梅娘教子》、《春草罢宴》、《上学路上》、《养与教》、《有志者事竟成》5个戏曲节目全部获奖。
今年10月,第二十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上,湄洲第一中心小学选送莆仙戏节目《梅娘教子》代表福建省参赛,获得小梅花地方戏业余组金奖,是福建省唯一参赛获奖节目,此次获奖实现莆田该奖项零的突破,对莆田戏曲文化有极大推动作用。
肖建珍介绍,今后将继续每两年举行一次莆仙戏唱腔比赛,每三年举行一次十音八乐比赛,每五年举行一次校园戏剧节,以推动完善该项目的开展。等时机成熟时,将在全市小学全面开展莆仙戏曲进校园工作,让学生们能够了解莆仙戏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色,学会唱首莆仙曲,说段莆仙戏,培养一批热爱莆仙戏、会唱会演莆仙戏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