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健康馆/保健
3上一版  下一版4
 
妇科肿瘤or膀胱癌?是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
同福医种植牙专家做客直播间问诊火热,直播间热线频占线
□公益讲座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年12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妇科肿瘤or膀胱癌?是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
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长时间未意识到自己的状况,诊断时,并发症可能已经存在
糖尿病患者要重视自我血糖监测(资料图)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今年50岁出头的张女士,前阵子的就医经历,真是起起落落,悲喜交加。她因为“尿急尿痛”而到医院就诊,最初考虑是尿路感染,随后怀疑是妇科肿瘤,后又考虑是膀胱癌,最后经内分泌科专家会诊,确诊为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然而,之前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因为从来没去检查过,也没有出现糖尿病的常见症状。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2015年的最新统计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已经有1.14亿人,同时隐性糖尿病人群则高达1.5亿人。许多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患了糖尿病,常常是因其他症状就诊时才偶然被发现而确诊。

从妇科肿瘤到膀胱癌 最后确诊为糖尿病并发症

张女士今年51岁,是宁德霞浦人。近半年,张女士出现尿急、尿不尽感,当地卫生院考虑是尿路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时好时坏、断断续续、逐渐加重,排尿越发困难,尿急尿痛、腹部日渐隆起,伴随易饥多食、乏力倦怠、口干又不敢多饮,晚上睡不好、辗转反侧。后来,张女士到省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急诊,并以“疑是妇科肿瘤”入院。B超检查显示,她的尿道口有一不规则肿物,上面有絮状物,医生考虑是“膀胱癌”,将其转入泌尿外科。

在泌尿外科治疗期间,医生发现张女士血糖波动在10~20mmol/L,请内分泌科专家会诊,认为要先控制好血糖及感染,再行膀胱癌手术。后来,经应用胰岛素降血糖以及抗生素抗感染等治疗后,张女士的血糖降至接近正常水平,尿常规、血肌酐、尿素氮恢复正常,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也得到缓解,而且腹部平软、检查未触及肿物,B超复查肿物亦不见了。

最后,医院将对张女士的诊断修正为“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并尿路感染”,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排除了膀胱癌,张女士便高高兴兴地出院回家了。

都是高血糖惹的祸 发生率达到40%以上

参与了张女士病情会诊的省二院内分泌科陈耀主任医师介绍,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达到40%以上,只不过症状轻重不同而已。其实,这些症状都是高血糖惹的祸,长期高血糖可以损害支配膀胱和尿道的自主神经,导致膀胱逼尿肌或尿道括约肌发生功能障碍,或二者功能不协调,从而引起排尿功能障碍。

陈耀主任医师介绍,有不少的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因此患病多年,自己却完全不知,常常是因其他症状就诊时才偶然被发现而确诊。虽然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但它与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并不平行,且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无明显相关,有的糖尿病患者,临床还没有发现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就出现了排尿障碍,所以,很经常被误诊。

专家提醒,糖尿病对身体的不良影响主要在于并发症,所以,血糖监测不仅仅是糖尿病人的必备事项,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血脂、血压高的人群也应该密切监测,关注血糖变化,防患于未然。

关于糖尿病这些问题你要知道

◆2015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4.15亿。

◆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已经有1.14亿人,同时隐性糖尿病人群则高达1.5亿人。

◆1/2成年糖尿病患未得到诊断。许多2型病患长时间未意识到自己的状况,诊断时,并发症可能已经存在。

◆70%的2型糖尿病可以在早期预防或延迟。

◆糖尿病导致失明、心血管疾病、肾衰竭、下肢截肢。

◆超过1/3的糖尿病患很可能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障碍和失明。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管理始于初级保健。

◆早期检测和及时治疗可以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关注糖尿病,及早预防。测测自己的血糖,空腹血糖6.1~7.0mmol/L,就属于潜在患者了。

◆预防糖尿病,前期干预至关重要,首选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要低脂肪、低糖、低盐,可适当操控主食量,选择高纤维素食物,少吃酸性食品。保证充足睡眠,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