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以石为媒 对话古今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6年1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石为媒 对话古今

“对话古今——寿山石回故乡展览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博物院举行
市民参观寿山石精品

N海都记者 刘世泉 郑靓/文

海都讯 近日,“对话古今——寿山石回故乡展览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博物院举行。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吉,福建博物院院长吴志跃以及各界人士参加了此次的会议。陈吉副厅长指出,福州作为寿山石的故乡,举办“寿山石回故乡”展,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和业内大师的关注,掀起了一次又一次观看、研究寿山石精品的热潮,对我省发扬寿山石文化、推动寿山石相关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研讨会邀请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艺术评论家,围绕清前期(康熙、雍正、乾隆)寿山石雕及篆刻艺术的特点和杰出成就、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寿山石雕工艺等议题展开讨论。多位大师指出,此次“寿山石回故乡”展,让业内人士可以以寿山石为媒,对话古今,并将把此次感悟到的内容,融入到以后的雕刻工艺之中,提升我省的寿山石雕刻工艺。

七年来去轮回 闽大师名留故宫

陈吉在会上回忆,2009年时,福州晋安区委区政府和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院、中国寿山石馆,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寿山石精品进京展,同时举行了一次寿山石雕的捐赠仪式,我省有10位寿山石雕大师,向故宫博物院捐赠寿山石雕精品。故宫博物院把这10位寿山石大师的名字,刻在故宫景仁宫的艺术家榜上,让游客永远地看到。

陈吉说,此次福建省博物院等单位,将寿山石雕精品、藏品,邀请回来,向全省的市民、各行各业的人进行展示,有着重大的意义。2009年我省寿山石精品是“进故宫”,这次是“回故乡”,这时隔七年的轮回互动,特别有意义。

“像此次的田黄三联章,还有皇帝的印玺,一般要回到福建看是看不到的。”陈吉说,这次能让深藏深宫的寿山石精品回故乡,与福建博物院三年的努力以及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希望此次展览能够让我省“寿山石文化”这张名片更为广大市民所熟知。

艺随历史 不断寻找答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在发言中谈道:“在这次展出的寿山石宝玺中,从雕刻工艺上看,康雍乾三代之作,无不显示出了帝王用器的霸气和雄风。而相对来说,咸丰之后的技法虽然提升,气象却显得没落了。”这次展览的实物展示,加深了我们对寿山石在明清时代发展的直观理解,也让我们得以用当代寿山石雕刻的眼光去与历史做出比对。

“每个时代都有它特有的审美倾向,这次展览给我们带来了触动,也带来了问题。而对于今人来说,应当带着问题在今后的雕刻生涯中寻找答案。”陈礼忠说,寿山石讲究的是因材料施艺,各种类型的寿山石在雕刻的技艺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也对他以后教导学生有着启发: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富有创新意识,让寿山石的雕刻技艺在传承中有所创新。

线上线下互动 时间“恰到好处”

知名艺术批评家何光锐则指出,此次展出意义最为重大的部分是能够与线上联动,不断形成寿山石艺术的再传播。何光锐说:“互联网时代的展览,分为两个主场,一是在展厅之中,另一个则是在微信的朋友圈里。在这次展览中,至今长达两个月的展览期间,几乎每天都可以在微信的朋友圈中见到观展者发布的展览消息,而这些消息又再次带动了更多人对寿山石文化产生新的理解和认知。”

何光锐指出,这次展览与观众的互动性非常强,有些展品曾经在故宫出版的书籍中出现过,但亲眼见到实物的感觉依然完全不同。他认为,这次展览给寿山石业界带来的影响是直接且显而易见的,寿山石依旧是一门“活着的”艺术,它还有极强的生命力。

“很多人感叹,这个展览早一点来就好了,但我认为这次展览的时间是最好的时间。”何光锐说,以前雕刻界存在“重石头,轻工艺”的想法,但现在这种想法已经逐渐改观,雕刻技艺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这让展品中体现的各种技艺更能发挥其历史价值,利于雕刻技艺的发展。同时也利于思想前卫的年轻雕刻家,在更深了解传统内核的基础上,重新认识、破解,从而带动新的技艺的发展。

答疑解惑

清宫寿山石,品种不多、质地一般?

研究者:石是珍宝,保养亦重要

福建寿山石为“四大国石”之首,清朝历代皇帝对寿山石章也很宠爱,印纽大师杨玉璇和周尚均,还被专职召入宫内,镂雕寿山石的印纽,寿山石章在当时受重视的程度,可见一斑。

这些清宫国宝,阔别三百年后,首度回到故乡,无疑是件难得的盛事。作为帝王将相的心头好,拥有无可比拟的人文价值,这也是寿山石文化得以发展壮大的原因。但也有市民在观展后提出:与当代寿山石相比,清代寿山石,似乎“品种不多、质地一般”。

为了回应市民们的疑问,记者近日采访了几位本土研究者。寿山国石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忠亮,凭借几十年的经验和考证,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清代时没有炸药和大型机械工具,只能依靠手工开采,所以很难进入山体深部,水洞类结晶性材质就比较少,像荔枝洞石、四股四高山石、高山水洞石等都是解放后才开采的新石种。但像田黄石等,清代就有很多上佳材质。”

出身于寿山采矿世家的寿山村村委会主任王必金则认为,当时结晶类石种深藏内体,不易开采,加之清宫寿山石国宝长期密存在库房,太监宫女很难保证寿山石的保存条件,尤其是没落衰败的清朝中后期,北京干燥的气候,也必然会导致缺少人工养护的寿山石材质有所改变。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人文价值让寿山石成为当之无愧的候选国石第一,但如果能有更多的人气保养,则将会使寿山石成为更具灵气的珍宝。

温馨贴士

展览仅剩27天 市民观展需抓紧

阔别三百年,故宫寿山石国宝首度回乡,寿山石作品展出以来,吸引了许多市民前去观展。这场寿山石盛宴为期100天,现在已过去两个多月,国宝们进入了回故宫倒计时。精美的雕刻、珍贵的寿山石,背后的历史,这一切都让市民叹为观止,近期再一次掀起了一波观看、研究寿山石精品的热潮,市民如有兴趣,需抓紧展览“最后的尾巴”,一睹这些寿山石精品的风采。

倒计时:27天

展名:寿山石回故乡地点:福建博物院

展期:截至2017年1月8日

展品:从故宫博物院引进百余件清代宫廷御用的寿山石精品,包括田黄三联链印、“为君难”长方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