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周德庆 通讯员 蔡洪坤 温小林 吴志丰/文 李发迁/图
关注理由 福州软木画技艺、泉州德化陶瓷彩绘、莆田莆仙戏技艺、南平武夷岩茶制作、宁德柘荣剪纸、龙岩客家山歌……你也许想不到,上述凝聚千百年劳动人民智慧结晶,极具福建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会出现在福建监狱系统的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中。
近年来,福建监狱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以文化人”这条主线,在全国率先、开创性地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与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结合起来,打造出成效显著的福建特色教育改造品牌。
今年10月18日,司法部刘振宇副部长在福建视察调研监狱工作时,对这一经验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先行先试 国内率先引入“非遗”技艺
今年,福建省司法厅党委把“在服刑人员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作为2016年绩效考核的创新项目,并把它列入福建监狱“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每个监狱设立2个以上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培训项目。
此举,为这项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12月,按照中央对台工作的指示精神,司法部要求福建举办首届“海峡两岸服刑人员(收容人)书画工艺作品联展”。随后,福建监狱掀起了学习借鉴台湾矫正机关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技艺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热潮,在全国率先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到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中。
2015年9月,福建省司法厅在全国首次与省文化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服刑人员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培训的通知》,开创了与当地文化部门协作互助的先河。
经过连续多年的努力,福建监狱系统成功将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适合进监传承的“非遗”项目,引进到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中。截至2016年年底,共引进各类优秀传统文化技艺105项,符合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8项。
多项措施 营造监狱文化新氛围
福建监狱系统教育改造工作中的“非遗”传承工作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与多项成功的经验做法密不可分。
既要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又要让服刑人员获得一技之长。为了让“非遗”文化进高墙,福建的各个监狱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坚持“以诚感人”、“以技树人”、“以艺化人”。自2011年以来,各个监狱共引进带动19个非遗传承人集体,75名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进监教授传承,300多名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专家进监开展教育培训,累计超过1000场次。
据初步统计,目前,福建监狱共投入“非遗”相关教育改造设施、设备达1134万余元。
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培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福建省监狱管理局要求下属各监狱单位抓好“五个一工程”建设,即建设一个非遗文化长廊、一个项目教学室、一个实训室、一个作品陈列室、一个表演编排室。
截至目前,全省监狱共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化长廊19个,设置各类非遗项目专门教室、工作室和陈列室近100个。
交流融合 经验誉满境内外
福建监狱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与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的成功经验做法,得到了司法部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今年10月18日,司法部刘振宇副部长在福建视察调研监狱工作时,对福建监狱把当地特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与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的经验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目前,南音、拍胸舞、布袋木偶戏、客家山歌、建盏制作等一大批国家、省市级非物质遗产项目,被融合到了福建省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中,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自2011年以来,福建监狱累计开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180余个,覆盖19个押犯单位,有3597名服刑人员参与培训,而每年有近500余名刑满释放人员从事非遗传承与保护项目相关工作,顺利实现了再就业。
与此同时,福建监狱连续5届选送300余件作品参加“海峡两岸矫正实务论坛暨书画展”,近100件优秀作品被司法部、省市区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矫正机构收录收藏。
今年4月6日,香港惩戒署助理署长、参访团团长伍秀慧女士带领参访团一行20人,在观看服刑人员歌舞、鼓乐、舞龙、太极操和舞剑等项目的精彩表演后,对福建监狱工作注重传承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做法表示由衷的赞赏,表示要将福建非遗技艺传承的经验引入到香港的惩戒工作中。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福建监狱通过在服刑人员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这个抓手,不但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改造质量,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更进一步繁荣了监狱文化建设,提升了监狱的社会形象,打造了极具福建特色的教育改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