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持续被刷屏。曹德旺投资6亿美元在美国莫瑞恩建造的汽车玻璃厂正式投产,他本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表了一些对中国经济的看法,由此引发广泛关注。
一些媒体在标题里醒目地写着“跑路”两个字,问题是,曹德旺在美国投资就等同于“跑路”吗?按照曹德旺本人的说法,“福耀制造的市场销路65%在中国,我跑出去干什么呢。”
今天,全球市场已经形成一个整体,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动辄给中国企业正常的海外投资贴上“跑路”的标签,甚至借题发挥,那就不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在人民币承受贬值压力的背景下,还容易引发非理性的市场恐慌情绪。
同时也要看到,尽管数据来源和个别表述还存在权威出处的问题,但曹德旺的访谈,确实触及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些深层矛盾和问题。劳工成本升高,税收负担过重,落后产能过剩,金融和房地产挤压实体经济……可以说,每一个问题,都是制约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
事实上,高度重视实体经济,中央的态度是明确的。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提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并且就降成本、补短板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改革方案。这都说明,中央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并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
中国经济经历了长期繁荣,创造了发展奇迹,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必然带来阵痛,但这样的结构性矛盾,很多大国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过。现在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为了解决这些深层问题。正如曹德旺所言,“信心要把问题讲清楚才行”。可以说,中国政府解决问题、推进改革的决心,正是保持对中国经济信心的保证。
有人说,过去30年凡是离开中国的人都错失了中国的机会。以曹德旺为代表的企业家敢于提出问题,正说明对中国经济仍然葆有信心。务实推进改革,解决深层问题,无数企业家还将与中国一起成长。(原载《人民日报》,作者李拯,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