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一部手机售价19999元,你会买吗?”近日,某手机厂商联合北京故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手机火了,不仅因为其装饰繁复、华丽的机身,也因其过高的价格,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文创产品应该如何更好地跨界?(据12月22日中新网)
正方 是积极的文创尝试
这些年,在文创产品市场化的道路上,故宫是走在前列的。根据公开报道显示,与故宫相关的文创产品,如朝珠耳机、顶戴花翎状防晒伞、“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一系列文创类产品,颇受年轻人欢迎。这类文创产品最大的特色,就是用现代的载体去承载古代的文化内涵。
不过,很多人对此还是有不适感,进行了上纲上线的批评与质疑。比如这次的“故宫手机”,就引起许多非议。有人表示,“文化应该是由内而外的,并不是用来哗众取宠的”,更有人表示,“此举沾满铜臭味,有利用工匠精神作秀的嫌疑”……这样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缺乏发展和现代的眼光。
文创产品如果从内到外一点现代气息都没有,又如何能做好传承与发展呢?而这一款“故宫手机”,就内置了“掌上故宫APP”、“每日故宫APP”,用户可以随时了解故宫文化,这在潜移默化中发扬了传统文化。就此来说,“故宫手机”是文创产品市场化的一种积极尝试。
传统文化不是死的,而是活的;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然,则可能在固步自封中失去受众,失去关注的力量。 (龙敏飞)
反方 脱离了内涵只剩噱头
“互联网+”时代,为各领域创新搭建了平台。据媒体报道,目前故宫在淘宝店推出的文创产品超过8700件,故宫一年卖萌卖10亿元,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
这款故宫手机,可谓“故宫味”十足。不过笔者觉得,与故宫“搭肩”搞文创,应立足于根植“文化内涵”,除了萌,还要有雅。通过适合公众口味的“萌”,将故宫文化的“雅”更广泛地传播出去。过于追求“新奇特”,看重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无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就不是口碑效益俱佳的故宫“文创”。况且如此高价的手机,有几人能“消受”得起?不难想象,步“故宫手机”后尘之后,倘若“故宫电视”、“故宫电脑”等出现,又是何景象?
总而言之,“故宫手机”不是文创“正品”,只是商家借机营销的“噱头”罢了。一个背离了初衷的产品,虽有可能得宠一时,但对文化的传承又有何益处可言?文化不是速朽品,“文创”也该如此。 (杨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