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9版:城事/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听老台江说那幌子的故事
宁德市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原主任林小楠被决定逮捕
长乐金峰 近百年老宅烧毁
井盖疑被压断 路面现“深洞”
福建省广告业联合会公告
新闻搜索: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年1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老台江说那幌子的故事
此幌子乃店铺幌子,六十多年前台江的商业文化,就浓缩在这些小小幌子里
林灼官依伯收集了大量老台江的文化资料
旧时澡堂的幌子(资料图)

N海都记者 李帅/文 毛朝青/图

海都讯 71岁的林灼官是土生土长的老福州,童年在台江区的老药洲街度过。老药洲街曾是福州有名的商业区,大大小小店面“扎堆”。有店自然就有招揽生意的幌子,小小幌子里面蕴含着大量商业信息和传统文化。所以林依伯就有了一个特殊的爱好——收集旧时店铺幌子的资料。

日前,林灼官把收集的剪报和打印文字材料给记者看。他说,因为当年认字的人不算多,没有文字或者图文并茂的幌子就“大显身手”。

在林灼官的记忆中,旧时幌子多是木牌,比如茶亭街的刀剪铺,白色的木牌挂在店门口,上面画着菜刀和剪刀。还有店家在木板上画一个巨大的图章,上面没有一个字,可是顾客一看就明白。比较少的是布幌子,一般都会做成旗子的形状,用竹竿悬空挂在门前,出售青红酒的店就如此。这种店被老福州称为“酒库”,因为前店摆酒缸卖酒,后面就是加工酒的小作坊。

当年福州最精致讲究的幌子要数画像店,旧时照相太贵,人们一般都会选择画像。店主会在店门口显眼的位置放一个相框,里面是自己画的人像。为表现自家的绘画功力,画的人像大都是著名画家齐白石老人,白发长须,许多老福州对此还有深刻的印象。

林依伯告诉记者,这些小小的幌子是老台江商业文化的缩影。当年的商家不发宣传单,不用音响来促销,却坚持着诚信,这才会有“金字招牌”的百年老店,几乎每个行业都有店家传承了几代人。翻开这些资料,他仿佛回到了童年时的老台江。可惜当年的幌子都是布或者木板做的,很难有实物留到今天,他正在准备用同样材料,原样复制一批幌子。

林依伯希望将来能到中小学办个小展览,向福州孩子们讲解有关幌子的故事,让他们了解祖辈的生活。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