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扫黄名单传闻 为何成网络闹剧
凑数式反腐
“四星级”科研招待所 只是个案吗
微言1+1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年12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扫黄名单传闻 为何成网络闹剧

背景:23日晚北京警方依法对涉嫌存在卖淫嫖娼违法活动的多个场所进行查处。其中,从保利俱乐部、蓝黛俱乐部以及丽海名媛俱乐部查获涉案嫌疑人数百名。其后不久,有媒体报道“涉案的百名嫌疑人中,有不少是互联网的从业人员,并且还是大佬级别”,网上流传起了所谓“涉黄名单”,不少互联网大佬纷纷躺枪。

别逼大佬“自证”

“某提了名字就会满大街都知道的女×丝网红”“著名投资人”……如果说,收割注意力资源是搭车营销的关键目的,那这份名单的制作者无疑极其成功,轻松斩获100000+阅读量。

原本纯属捏造的“涉黄名单”,却引起大V们的接连辟谣,“众口铄金”在网络舆论场的威力可见一斑。而在满屏质疑和宁信其有思维下,沉默不是金,却易被视作“默认”,他们若不露个面,短期内还真不好自证清白。

迈克尔·舍默就说:“阴谋论的盛行源于人的‘启动效应’,即大脑和感官习惯用预期模式应对外界刺激。”那些对互联网大佬生活的想象本就微妙的人,是谣言的最大受众。而对中枪者来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可能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之前有企业“躺枪”谣言市值蒸发数十亿,就是例证。凭着无据的消息,逼着互联网大佬自证不在“涉黄名单”上,也是软暴力“绑票”。对那些大号、民众而言,止于调侃可以,但若就此围剿某个人,那是越界,也是用信谣传谣“自证”了自身独立思考能力的不在线。  (新京)

名单从何来应从严查处

这场统一执法行动从头到尾都应坚持依法依规,按照严要求、高标准办事。例如,那份所谓的涉案人员名单,究竟是从哪里流出来的,就值得追查。我不相信警方会有人故意泄露这些个人信息和隐私,但名单上说得有鼻子有眼的,甚至还有的名单直接点出姓名(英文),如果真的是从警方内部流出,就应当严厉查办。若是有人为了吸引眼球、恶意造谣中伤他人,也应追查来源,依法处罚。

传播类似扫黄名单,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虽说每个人都免不了有猎奇、八卦心理,但整个朋友圈都疯狂传播此事,津津乐道于此,这就沦为一场网络闹剧了。北京警方的一次执法行动,为何会引起这么大轰动效应,值得好好琢磨。只是不论原因是什么,都不能忽略了真问题。 (钱晚)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