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夏雨晴/文 黄启鹏/图
感动理由 在福鼎市贯岭镇,如果你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个向你倾诉山区孩子没钱上学,希望你捐助的人;或是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穿戴整洁却一路捡矿泉水瓶的人,他应该就是邓昌朝,一个被大家称为“乞丐干部”的乡镇干部。
23年前,只因亲眼看到了一群渴望上学的农村孩子,他开始了助学之路。23年来,他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甚至收废品、在公交车上募捐,几十元几十元地“讨”,让1300多名贫困学生踏入了校园。
20多年来他走过10万公里助学路,落下了不少病。但在他眼中,没有什么比孩子能读上书更重要的事。
“被人称‘讨钱’,我忍着,孩子能读上书最重要”
福鼎市区街头,距离约定的采访时间还有十多分钟,邓昌朝已经等在路边。经过电线杆旁突然看到两个矿泉水瓶,他很自然地弯腰捡起、揣在怀里。而推开他家大门,院子里更是堆满了纸箱、空饮料瓶等废品。“这片社区的人都知道,我家就算是一个环保点,大家都会把废品送过来。卖了钱,可以拿来给孩子们上学。”邓昌朝一边收拾废品一边说道。
邓昌朝今年60岁了,是福鼎市贯岭镇党委主任科员。然而有不少人称他为“乞丐干部”,这个称号,和他已经坚持了23年的助学之举有关。
1994年,邓昌朝担任贯岭镇的党委组织委员,并成为了一名驻村干部。在走访过程中,他目睹了一些山区小孩因为贫困无法上学。“有个孩子,直接跑到我面前,说‘叔叔我想读书’,太让人心疼了。”从那时起,邓昌朝就有了助学的想法。
有些企业家很忙,经常上门都不在,邓昌朝便去了二十多趟,终于“堵”到爱心款。
“很多人说我,一个干部到处‘讨钱’,但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忍着。”还有些人称其“想出名”,但这一切,邓昌朝都忍了下来,“孩子能读上书最重要。”
翻山越岭筹钱 20年走过10万公里
为了助学,邓昌朝能省就省。而为了省钱,他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走路。
“农村的路太陡,不敢骑自行车,坐车又没有钱,走路是最经济的。”邓昌朝说,有的时候被企业刁难,要各种证明资料,他刚刚从二十多公里外的农村赶到城里,又要折返回去。“别人给我大概计算了下,二十多年我走了差
不多十万公里路。现在有公交车,总算好一点了。”邓昌朝笑着说道。
时间太赶,有时要堵人,一等就是大半天,因此邓昌朝常常无法按时吃饭,连上厕所都常常忍着。助学最忙的时候是在7到9月份,也是最热的时候,越岭几十公里,走到中暑是常事,因此邓昌朝也落下了肠炎、膀胱结石的毛病。
432万元善款 账本摞得1米高
在邓昌朝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摞得一米多高的账本,里头详细地记着23年来参与捐助的“善人”们,人数超过4000人,共计432万元。
而在另一摞资料里,记着20多年来被帮助的1300多名学生的资料。这些学生不少已经参加工作,多年来与邓昌朝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曾有个接受帮助的学生陈丽娟,后来不幸患上了白血病,临终前她找到了邓昌朝,求他一定要照顾好她3岁的女儿,让她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学、成长。陈丽娟去世后,邓昌朝东奔西走,最终顺利地为她的女儿办理了孤儿证,联系到了幼儿园,争取到了生活补助。而这样的例子几乎隔三差五都会发生。
“甘愿做,甘愿受。我也常常告诉受助的学生们,要学会感恩、回报社会。”如今,邓昌朝昔日受助的学生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爱心队伍。
每逢节假日,邓昌朝的手机都会被受助学生的祝福短信塞满,他还特地用个本子,将一些学生的短信抄下来珍藏着。“虽然我60岁了,但我身体还行,我会继续坚持这些事,可能一直到我的最后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