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2版:专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记录城市发展 传递新闻力量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7年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录城市发展 传递新闻力量
回首2016年,海峡都市报莆田版为读者提供了一篇篇关注民生、贴近民心的新闻报道;新的一年,我们继续用笔端和镜头,来阐释对新闻的全力以赴和对社会的责任担当
莆田空气质量常年名列福建前茅
海都小记者,当天气“小主播”
▲“海都博饼节”吸引众多市民参与

N海都记者 许爱琼/文 马俊杰/图

核心提示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回首来处,您的一年,记挂在我们心间,流淌在我们的笔端和镜头。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看到了莆田这座古府新市的青春勃发和豪情满怀,收获了热心读者的关注和建言。过去一年,海都报莆田新闻版始终坚持“阳光空气都市报”的理念,与莆田读者们共同努力,传递新闻的力量,记录城市的发展。我们的一篇篇报道贴近生活,关注民生,吸引着每一位读者。我们的一幅幅图片来自现场,震撼民心,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莆版“乔家大院”命运牵动民心

在莆田九华山下,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渭阳村的义兴黄氏百间大厝,雕梁画栋,古色古香,被称为莆田版“乔家大院”。该大厝是研究古民居的典型实物资料,也是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及当时莆田商业贸易繁荣的重要见证。可在2016年3月,有市民向海都报反映,大院墙壁被喷上多处类似拆迁的编号,市民担心百间大厝会消失。

文物古建是祖先留下的遗产,是城市中不可再生的历史瑰宝,怎能被破坏?接到市民反映后,海都报莆田新闻中心记者采访多个部门,并提供了一份文件,证明古厝是我省第一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

规划部门随后回应,将修改原定的拆除方案,大厝将异地或原址保护。而市民呼吁:原址保护是首选,否则大厝就失去了原汁原味。四川大学美丽乡村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帅志强在接受海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当地民俗文化的一个载体,大厝确实承载了村民的乡愁记忆,但政府在此处的开发,也有其科学规划意义,两者的发展找到平衡共存并非不可能。

该系列文章见报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及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随后积极推进,力促大学文化和当地乡土文化的融合发展,形成校园的特色文化。目前,大厝暂离被拆的命运,留住地方文化基因。

莆仙特色文化 关注文脉传承

莆田是“文献名邦”、古府新市。当前,莆田的城市文化建设如火如荼。2016年,我们以海都风格、民生视角关注莆田的每一项文化建设,客观、真实记录莆田的文化命脉。为此,我们陆续推出《莆商面对面》、《助力“创城”你我同行》、《春浓莆田 醉美元宵》、《留住古味 记住乡愁》、《探寻时代印记·感受文保神韵》、《关注家门口技巧世锦赛》等系列报道。

妈祖,是莆田最具影响力的名片,妈祖信仰跨越了国家、民族,在全世界有3亿多信众。去年,在湄洲岛召开的“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上,“妈祖保佑”成了会场内外的一句流行语,无论是知名专家、学者,还是政府官员,在演讲或交谈之后,往往都会以“妈祖保佑”作为自己的结束语,这句祝福也跟随信众,漂洋过海,传遍世界。

获悉这些情况后,本报记者多方采访,形成详实的报道,在海都报发出莆田声音,传承妈祖文化。

作为民生报纸,主流声音、权威报道是我们的立场,服务民生、舆论监督是我们的职责。过去的一年,我们目光始终锐利,笔端始终锋芒,力争让一页薄纸发出坚韧的力量。我们推出万盆市花送市民、大型博饼、海都小记者等活动,在服务民生中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