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前两天,福州的李依伯与朋友聚完会回到家后,就感到胸痛、胸闷,冒冷汗,家人赶紧拨打120将他送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依伯是心梗急性发作,幸好及时就诊而没发生意外。
最近福州持续低温干冷,又恰逢春节和元宵佳节,许多人的生活规律被打乱,因此,近期到医院就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较多。附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胸痛中心行政总监苏津自提醒,寒冷的天气对本已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是严峻的考验,市民要做好保暖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运动习惯,心脑血管患者要按医嘱随诊服药。
预防1:保暖功夫很重要 外出戴帽子披围巾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保护血管,先要做好保暖功夫,尤其是有基础病的,千万不能受冻,以防产生激烈的生理反射,机体代偿性不够,血压飙升。
身体保暖部位,着重在可散热的脸、脖子、手、头等,天冷外出时,要戴帽子、围巾、手套,甚至戴上口罩。洗澡时也要特别注意保暖,老人冬天洗澡时间最好调整到气温最高的中午,或者洗浴前以浴霸等预热浴室;洗澡水温度要适宜,太冷易产生应激反应,太热会产生大量热水汽,局部气压过低,易发生晕眩。
预防2:饮食半饱少食 多餐多吃易消化食物
很多人不知,饭后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时段。在饭后,神经中枢会接受指令,调配血液供应到胃、肠等消化系统,这时心脏、脑部的供血、供氧量相对减少。对于本身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而言,会增加危险。饮食务必要注意少量多餐,最好每餐只吃半饱,餐数则可调整至一日5~6次。
肠胃功能退化的老人,容易出现大便干结,便秘是老年患者发生心血管意外的一大诱因。食品建议最好选易消化的东西,蔬菜、水果、维生素丰富的为宜。
预防3:保持适度户外运动 有早搏现象不应跑步
运动锻炼可有效提高机体抵抗力,因此哪怕在寒冷的冬春季,也不能停止锻炼,应根据自身情况,保持户外运动。
中老年人运动的目的应该是健身,目标是提高身体的耐力,贵在坚持。因此,如快走、慢跑、游泳、打乒乓球、扭秧歌、跳健身舞、爬山、踢毽子、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都可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条件来选择。但如遇气温低或有雾霾,晨运最好延至9时至10时。如果血压高于180mmHg,就不应到户外运动,心脏不适者也尽量避免剧烈活动,心跳有早搏现象,不应当跑步。
一般来说,中老年人不宜做张力性运动,比如挑战身体极限式的猛烈扭头转腰、仰卧起坐、弯腰够脚面、器械健身、举重、跑马拉松等,对抗性的打篮球、踢足球等也不利于保护身体。一般运动后心跳为100~120次/分钟才是正常的。
预防4:经常监测血压和心率 冬春季一天测两次
中、老年人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坚持体检,由专业医生帮忙判断发作风险。平日里,做好血压和心率监测很重要。在冬春季,监测时间可增至每日两次:清晨起床后1小时内,静坐10分钟,测量第一次;晚上睡觉前,静坐10分钟,测量第二次。老年人则可于午餐后多测一次。
一般成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或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最好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65岁以上,则可控制放宽至150/90mmHg以下。心率控制上,高血压患者的心率最好不要超过80次/分钟,有心绞痛的患者,晨起心跳次数应控制在55~60次/分钟。